第1节 感觉世界 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感觉世界 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09 07:30:18

文档简介

《感觉世界》(第1课时)同步测试
1.“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 C. 听觉和味觉 D. 触觉和味觉
2. 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此刺激的感受器的存在部位和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
A. 均在手指受伤处 B. 分别在指尖和手指受伤处
C. 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 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伤处附近
3. 下列关于痛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触觉、冷觉、热觉等感受器都能感受产生痛觉的刺激
B. 电、机械、过冷、过热等伤害性刺激都能引起痛觉
C. 痛觉是对人体有害的感觉
D. 痛觉感受器只存在于皮肤上
4.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形成感觉场所是(  )
A. 视觉 眼睛 B. 听觉 大脑皮层 C. 触觉 大脑皮层 D. 心灵感应 视网膜
5. 人体皮肤中,能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对这一感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__;能感觉接触和受压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对这一感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__;同时皮肤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感受器。
6. 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_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中的诗句可译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因此“闻韶音”描述了诗人的听觉,“知肉味”描述了诗人的味觉。
2.C 解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手指不小心被针扎后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
3.B 解析:痛觉有专一的痛觉感受器,A错误;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电、机械、过冷、过热等伤害性刺激都能引起痛觉,B正确;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C错误;痛觉由痛觉感受器发出信号,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痛觉感受器不只存在于皮肤上,其他器官也有,D错误。
4.C 解析: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形成感觉传到大脑皮层。
5. 热觉感受器;手背;触觉感受器;指尖;冷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
6.(1)热觉;(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
解析:(1)皮肤的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觉神经末梢比较丰富。(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闻不到香味,并且吃起食物来总是觉得没有味道。
《感觉世界》(第2课时)同步测试
1. 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 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 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 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2. 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B. 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灵敏程度都很强
C.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 “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是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3. 俗话说“良药苦口”,为了减少吃药丸(未包裹糖衣)时的苦味,在吞咽前应避免把药丸放在(   )
A.舌尖 B.舌根 C.舌的两侧中部 D.舌的两侧前部
4. 在“探究舌对甜、酸、苦、咸的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清水的用途是(   ) A.?漱口,去除牙齿中参与的食物渣 B.?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 C.?因为口干舌燥要润喉 D.?一点用处也没有
5. 正在上课,教室某个角落里突然一声闷响,然后一股充满恶意的气味向教室各处袭去,于是同学们纷纷捂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   )
A. 因为鼻子里有嗅觉细胞可以辨别气味 B. 因为鼻子是呼吸道的起点
C. 因为鼻子里有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 因为气体可以通过鼻子进入呼吸系统
6. 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 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 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 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 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2.A 解析: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狗比人高1200倍,A正确;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B错误;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C错误; “时间长了,腥臭味就闻不出来了”是这时已嗅觉适应,D错误。
3.B 解析:舌的不同位置的味蕾对不同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舌根对苦味最敏感的。
4.B 解析:在“探究舌对甜、酸、苦、咸的敏感区域”的实验中,用清水可以减轻味觉的对比。建立对比实验,确保单一变量,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5.B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其中鼻腔是呼吸道的起点,所以教室某个角落里突然一声闷响,然后一股充满恶意的气味向教室各处袭去,于是同学们纷纷捂住鼻子。
6.C 解析:我们的口腔黏膜上分布有大量的感受器,味觉、触觉、痛觉等,在品尝味道时还有嗅觉参与进来,所以味道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在感冒时,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吃起食物来总是觉得没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