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三大
阐明了_ _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经济发展分_____________的战略部署
2、改革开放后提出
3、中共十二大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目标导学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向),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
三步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①1990年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到二十世纪末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5、充实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2)内容(主要精神,四句)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意 义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
③两个“不等于”:
5、充实发展:南方谈话(1992年)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意 义
(3)“南方谈话”核心: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三步走。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所以说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最终确立
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旗帜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并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转折
1982
十二大
特色理论
1987 十三大
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1992
十四大
市场经济体制
1997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形
成
奠 定基 础
逐步
发展
走向
成熟
完 善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开放区—内地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思想和模式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欧美模式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道路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
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邓小平
理论
毛泽东思想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时间:
2.主要内容:
3.意义: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目标导学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7年
2.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目标导学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2年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目标导学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
2.主题:
3.内容:
2017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仔细阅读材料,说说看与中共十九大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上有什么差异。
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二者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在此之前,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时提出,至今已沿用36年。
36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已上升为对一个更加民主、公平、正义,法治更加健全,环境更加宜人的美好社会的向往。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断恰逢其时。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比较典型地反映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之间差距拉大,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全球危机之前有所缓解,但近年来这个矛盾又变得比较突出。而环境的破坏,也在本质上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课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的发展
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部署
1992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方确立
1997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2012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7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中共十二大上
C.中共十三大上 D.中共十四大上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A
C
A
4.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
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6.“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下列( )领导人说的
A.习近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D
C
D
7.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8.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B
B
C
10.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四大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12.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它”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A
C
D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四大
十三大
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连连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
⑵“有一位老人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是指?
⑶“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写下诗篇”,这里的诗篇指?
改革
开放
南方
谈话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
⑴上面这首歌歌颂的是谁?人们怎样称誉他?人们这样称誉他的原因是什么?(6分)
⑵“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指当时的什么事?(2分)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
这个文艺作品艺术地表现历史,在《春天的故事》中的歌词讲述了“一位老人”的历史活动,也是历史事件。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