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部编八(下)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
向往你的向往 幸福你的幸福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万水千山 最美中国道路
——歌曲《不忘初心》
新课引入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1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2
3
展望去路——民族复兴
目录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4
第一章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李鸿章
梁启超
孙中山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生
戊戌变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交纳党费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1921年中共成立
1927年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35年遵义会议
1931—1945年十四年抗战
1946—1949三年解放战争
1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交纳党费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1950—1953年抗美援朝
1953—1957年一五计划
1956年三大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回首来路——筚路蓝缕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依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章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政治上:把当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通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人民网
中共十三大(1987年)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强国之路)
(立国之本)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邓小平南方视察(1992年)
1992年,邓小平已退休两年,正享受难得的平静生活。但1991年的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中国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国内形势也令人忧虑: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政策,外贸出口下降,旅游业萎缩;“左”的思潮东山再起,甚至有人提出“资本主义正从南方一个城市向北方蔓延”的观点。进行了13年的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了下来,不少外商投资止步观望,甚至抽掉资金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在家人的陪同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了视察。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南方讲话(1992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社会主义本质
市场与计划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负责陪同邓小平的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自我评价
形成
确立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
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邓小平理论
实事求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路人。
探索新路—鞠躬尽瘁
第三部分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以江泽为核心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新目标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新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大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
共
十
六
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2007年)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新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新思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
共
十
八
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新领导
新思想
形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
新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
中共十八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2012年)
中共十九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2017年)
中共十九大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新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思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
共
十
九
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新矛盾
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事求是
中共十九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九大
脚下之路—昂首阔步
(2017年)
十九大报告
86页, 13个部分
32240余字
第四章
展望去路——民族复兴
展望去路—民族复兴
主题:中国赢了。
2017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内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作者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
展望去路—民族复兴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
但只要我们有正确方向,我们总会到达。只要我们有掌舵人,我们就能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凝聚人民的力量,我们就能披荆斩棘。就如鲁迅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