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9 08: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共同语言
共同文化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文化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制度基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从历史上看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
满族
10,387,958
回族
10,586,087




中华民族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之花
壮族
16,926,381
维吾尔族
10,069,346






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
各民族在长期
发展中形成了相
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血肉联系。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民族区域自治在什么地方实行?
2.民族区域自治按什么设置自治机关级别?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当地民族有什么权利?
4.民族区域自治是不是完全的自治?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陈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小林
《共同纲领》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我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1、维护了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2、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1947.5.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5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
西藏自治区
1965.9.9
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
广西、宁夏、
西藏
民族自治州
民族自治县(旗)
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
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
材料研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结合材料,谈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就基石
——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生产落后
交通不便
生活贫穷
教育落后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面对建国初期各民族闭塞的区域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和当地潜在的自然资源,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想一想
各民族共同
发展的政策
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毛泽东
请阅读课本P62-63页,完成表格: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云南佤族·原始社会
云南景颇族·原始社会
四川彝族·奴隶社会
西藏·农奴制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废除剥削和压迫
请阅读课本P62-63页,完成表格: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翻身做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给与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西藏财政补贴;在税收上从轻从简;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外贸上放宽扩大开放;在国际援助方面对西藏实行倾斜;对农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牧区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政策等
优惠政策
技术、资金、物资
技术、资金、物资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废除剥削和压迫
请阅读课本P62-63页,完成表格: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翻身做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给与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废除剥削和压迫
请阅读课本P62-63页,完成表格: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翻身做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给与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范围
废除剥削和压迫
请阅读课本P62-63页,完成表格: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翻身做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给与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日喀则。全长1956公里,是重要的进藏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001年6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青藏铁路第一长桥达11.7公里。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青藏铁路世界之

发展成就·共同繁荣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民族团结
制度基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成就基石
——共同繁荣发展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习近平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