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一、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2、目的:
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改革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还能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4、(1)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评价:
积极作用: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得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局限:由于改革是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背景:
1、根本原因:南北政治、经济制度的矛盾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进运动”: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激化了南北矛盾。二、经过:
1、导火线(直接原因):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2、爆发:1861年4月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发动叛乱。
3、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1)《宅地法》和(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P80)
(1)作用:既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奴隶制向西部扩张。(2)作用: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了黑人奴隶为争取自身自由斗争的积极性 。
4、结果:北方胜利(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三、意义:
1、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奴制,实现了美国南北政治经济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3、经过内战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专制、闭关锁国的幕府统治(政治背景)
2、人民的反抗( 阶级背景)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经济背景)
4、西方的入侵——外因
5、武装倒幕的胜利——前提条件二、明治维新的措施:三、评价明治维新:
1、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2、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军国主义抬头,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威胁亚洲和平。
3、日本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大第17、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加强。
2、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讯事业的发展).三、电力的广泛应用:
1、有关电的发明: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2、“发明大王”爱迪生:
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
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3、影响:
(1)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促进工业部门尤其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3)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三、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1、发明: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2、普及: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大幅度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3、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现代意义上第一架飞机。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
1、经济上: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政治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开始调整政策,缓和矛盾,使社会稳定。
3、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文化水平上升,精神生活亦更丰富多彩。
4、不足: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贫富差距悬殊;强国对弱国的侵略、瓜分、掠夺加剧。第19、20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结果
2、俄奥矛盾:巴尔干问题
3、英德矛盾:世界霸权、殖民地问题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帝国主义的焦点:巴尔干半岛
2、同盟国:德、奥匈、意
3、协约国:俄、法、英(地图)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1918.11.11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三条战线: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主要战场:欧洲)
东线:俄对德、奥作战。
南线:巴尔干战场,奥匈对俄国、塞尔维亚作战。 3、一战的主要战役:
(1)马恩河会战:1914.9(巴黎北部)英法联军VS德军大会战。
(2)凡尔登战役:1916,英法联军VS德军(一战的转折点)
(3)索姆河战役:1916
(4)日德兰海战:1916.6,协约国海军打败德国海军。
4、一战的结束:1918.11.11,同盟国战败,协约国战胜。
5、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 6、一战的影响:
(1)战争波及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灾难深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2)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德、奥匈、土耳其、英、法、意
(3)战争引起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退出大战——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引发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