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课前已布置大家做好课前预习和收集相关信息的任务,今天在不同时段会检验你们的预习效果。现在开始第一个检测,布置同学们复习近代史。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学生回答后归纳(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说明在清政府时期我们的外交是一种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
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导入: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那么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形势怎样呢?下面通过材料来了解。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
材料2:毛泽东和斯大林(图)。
并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1.材料1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2.材料2中再现了两个国家的外交场景,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中国和苏联
3.材料1和2有何联系?
.因果关系,在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原则的指导下,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4.根据材料1、2,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不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5.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对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正视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
6、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那些困难?你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请同学简单叙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被国际上接受的过程。
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简介西藏地区成为中印关系焦点的历史原因。旧中国时期,英国殖民主义者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地区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最能体现周总理卓越的外交才能的应该是万隆会议,那么周总理是如何通过他的出色外交才能促使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的呢?下面通过材料来了解。
材料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视频。
材料2:(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污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并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1.材料1图片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的演说?请简要介绍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和主题。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发展问题。
2.材料2反映了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等的挑拔下,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感想:愤怒,想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进行反驳;或愤怒,但镇静后努力引导会议沿既定议程进行。
对策: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3.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5、深化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指导学生综合?“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
归纳:1.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周边国家的联系;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等)。
2.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板书设计:?
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 共同倡导国家 内容 意义?
二、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时间? 性质 经过 求同存异的方针 意义? 周恩来的作用?
课件17张PPT。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自学提纲(1) 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 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2:毛泽东和斯大林(图)。1.材料1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2.材料2中再现了两个国家的外交场景,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哪两个国家?3.根据材料1、2,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
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不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
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5.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对策?取得了什么成果? 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 严峻形势
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禁运封锁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被国际上接受的过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材料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视频。 探究 学习1.材料1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的演说?
请简要介绍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和主题 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性质主题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发展问题 材料2:(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
污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
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2.材料2反映了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中国
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3.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同”是指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
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共同的希望即加强合作、
保卫和平、共同发展。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不同。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等的挑拔下,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对策: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4.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
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
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
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
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
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5、深化方针的意义: 深化意义:
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
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
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直接意义: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故事会归纳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加强了周边国家的联系;
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等)。 2.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
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智
慧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考考你1、由周总理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平等互助原则
C 共同发展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的国际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万隆会议 D APEC会议
3、周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是在 ( )
A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 B 1954年访问印度时
C 1954年访问缅甸时 D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4、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团结一致保卫和平 D 增进各国友谊 D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