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8 21: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五课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学生主讲、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内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为重点,难点是《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3、学情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第一章第五课,学生基本上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有关史实和中华民族有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通过一些影视资料他们对本课内容基本有所了解。
4、设计思路:
(1) 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2) 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复习 导入
(5分钟)  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
师:是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耻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这种耻辱的历史在延续,而中国人民的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课件展示:图表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历次抗争的史料图片。(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并配以音乐,烘托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
  师: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课件展示:《时局图》。教师设计问题:看到这幅地图,你有什么感受?
师: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次遭到损害。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归纳综合表达出来(列强的瓜分蚕食、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落后就会挨打等) 创设情境,使学生如置身其中,增强其直观效果。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
锻炼学生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形势。
新授: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20分钟) 1、设问:(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 2、引导分析义和团的部分清军取得廊坊阻击战的胜利,挫败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 兴起: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发展: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矛头直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阅读教材并回答: 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反抗外辱的传良传统。
(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并向学生解释联军中的“奥指奥匈帝国”。 提问: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及进程 讲解:1900年8月中旬,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对北京进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结合教材,小字,图,揭露八国联军的罪行)。 回忆:40年前中国的首都城还被哪些强烈侵占、洗劫过?(多媒体展示) 深化:学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同学们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教师深入指导 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开始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进程:攻占天津→攻占北京 学生结合教材自制《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投影)并概述侵华过程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感想:1、八国联军侵华是人类历史上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显示了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反抗外侮的光荣传统。 学生参与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识图、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新授: 《辛丑条约》 (17分钟) 1、提问: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如何? 《辛丑条约》的签订(多媒体)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丑条约》是怎样签订的,都有哪些国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3、要求学生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讲解: 《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轮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哪一个更严重? 回答: 1、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2、认真阅读、明确1901年除出兵中国的美、英、法、日、法、德、意等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十一国,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四个方面。 3、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在体会慈禧太后的丑恶卖国嘴脸的同时,理解教材的结论 4、积极讨论达成共识:《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更严重 了解《辛丑条约》内容并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教材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通过分析,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反动本质的认识,进行勿忘国耻的教育。
课堂总结(2分钟) 投影:本课知识点框架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 2、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二、《辛丑条约》 1、参与条约签订的国家、时间 2、主要内容 3、严重危害 教师:大家一起回忆本课知识点 学生一起回答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忆一遍,加深印象。
布置作业(1分钟) 列表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异同 学生课后完成 使学生能够回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并形成系统性。




四、教学反思
1、本课可以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3、通过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知识的横向联系,深化了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 4、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一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取得良好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