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5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5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0 08: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花瓷

你可知china的中文含义?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发展概况
(一)冶金业






(1)青铜

青铜时代:二里头(夏朝王宫)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洛阳

大冶

二里头文化遗址

大冶铜绿山遗址







数量多

种类齐备

工艺精湛

造型生动
①特点
礼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乐器:
铜编铙(náo)
(打击乐器)
武器:




饮食器:
爵(jué)
温酒器或饮酒器
簋(guǐ)
盛食物的器具
觥(gōng)
盛酒器
生产工具:
铜 耜
铜 犁
(2)钢铁














淮夷
春秋金镡(xín)金首铁剑

春秋:
冶炼生铁和钢













南北朝:
灌钢法
千金颖合,百炼锋成。
—北周·庾信《刀铭》






(3)燃料


明代:
木炭

焦炭
焦炭流行
南宋:


汉代:


春秋:

“春炭汉煤宋焦明流”
(1)青铜
时间:
青铜时代
(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特点:
数量多、
种类齐备、
工艺精湛、
造型生动
(2)钢铁
春秋:
冶炼生铁和钢
南北朝:
灌钢法
(3)燃料
春秋:木炭
汉代:煤
南宋:焦炭
明:焦炭流行
(一)冶金业
(二)纺织业






(1)丝织业

养蚕缫丝
①上古时代
嫘祖始蚕。—《史记》
②西周














淮夷
提花机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③汉代



















长安

敦煌
X
阳关
X
玉门关

鄯善

疏勒
葱岭

大宛



于阗

塞琉西亚













丝绸远销欧洲
























长安

长沙马王堆
素纱襌(dān)衣
衣而无里谓之掸。
——《说文解字》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举之若无。
















波斯都督府

广州


安西都护府

庭州
吐 蕃

逻些

杭州
靺 鞨
长安

④唐代
“通经断纬”
自由变色
“织中之圣”
“ 一寸缂丝一寸金”
“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缂(kè)丝技术










松江
大都

①元代
三锭纺车

革新棉纺织技术

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2)棉纺业
黄道婆
黄婆婆 黄婆婆
教我纱 教我布
两只筒子,两匹布。
——民间歌谣
②明代后期











西













京师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你能说说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
棉布质优价廉、柔软舒适
棉纺织加工技术的进步
政府政策的推动
……
(1)丝织业
(二)纺织业
上古时代:
养蚕缫丝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丝绸之路)
唐代:
缂丝技术
西周:
丝绸工艺突飞猛进
(2)棉纺业
元代:
(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革新纺织技术和工具
明代后期: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二)陶瓷业
(1)制陶业
彩陶人首瓶(仰韶文化)
白陶鬹
(龙山文化)
黑陶高足杯


(2)制瓷业
























洛阳
①东汉:
青瓷
②南北朝:
白瓷













洛阳

建康























波斯都督府

广州


安西都护府

庭州
吐 蕃

逻些

杭州
靺 鞨
长安

③唐代
唐青釉盖罐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
陶凤首瓶
陶骆驼载乐俑
陶骑马俑
④宋代












东京
(官窑)

钧州
(钧窑)

汝州
(汝窑)

曲阳
(定窑)

龙泉
(哥窑)

景德镇

兴庆

孩儿枕

三足尊

出戟尊

贯耳瓶

双耳瓶

景德镇成为“瓷都”












东京

钧州
(钧窑)

兴庆

出戟尊
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
——民间谚语
⑤元代:
开始彩瓷生产











大都








鬼谷子下山图罐
(青花瓷)







京师
⑥明清:
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明 五彩
明 斗彩
清 珐琅彩
“中国名片”

青铜器
商周时期

丝绸
汉唐时期

瓷器
宋元时期
(1)制陶业
(三)陶瓷业
彩陶、
(2)制瓷业
东汉:
烧出
黑陶、
白陶
青瓷
南北朝:
烧出
白瓷
唐代:
制瓷业成为
独立生产部门
宋代:
景德镇
成为“瓷都”
五大名窑(官、
钧)
汝、
定、
哥、
元代:
进入
彩瓷
生产时期
明清:
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冶金业
商周青铜,春秋生钢
汉煤冶铁,北宋普遍
南宋焦炭,明朝流行
丝织业
养蚕缫丝上古创
汉丝唐缂名远扬
棉纺业
宋元棉纺成新兴
元黄推广促松江
明朝后期棉代麻
衣被天下属第一
陶瓷业
陶器共有瓷独创
东汉青瓷南北白
唐独日用宋瓷都
青花元后皆是彩


农户的副业
二、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一)家庭手工业


自己消费
交纳赋税
(二)官营手工业


官府统一管理


匠户集中生产
(征役制→雇募制)


资金雄厚,规模大,水平高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官府提供
不计成本


官府专用


不在市场流通
(三)私营手工业


民间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盐铁轮·复古》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乾隆《苏州府志》


雇佣劳动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不占主导
始终存在

西周到明代前期占主导

春秋战国出现,明中叶后占主导

家庭、官营、私营手工业三者地位如何?
三、手工业的特点
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发现和使用煤最早的国家,瓷器更是中过的独创。
直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还是稀世珍宝,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

历史悠久、技术领先
素纱襌(dān)衣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考工记》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木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典》

生产部门增多、分工细化
青瓷
白瓷
青花瓷
彩瓷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乾隆《苏州府志》


雇佣劳动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
+

农业的补充与从属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三个生产部门
冶金业、
陶瓷业、
纺织业
三种经营方式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六个发展特征
①历史悠久技术领先
②多种



⑥农业的
经营方式
并存
生产技术
不断进步
资本主义
生产部门
增多分工细化
生产关系萌芽
补充与从属
1.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商周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最早发明了丝织技术
C.唐朝前期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D.春秋时期已能制造铁制农具

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A.雇佣工人
B.资本家
C.奴隶
D.地主

6.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7.诸葛亮《出师表》语“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其所穿“布衣”的衣料不可能是
A.麻 B.毛 C.丝 D.棉

8.缂丝技术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它出现于

A.西汉??????B.唐朝????? C.北宋???? D.明朝

9.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织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哪一时期?
A.唐代??????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0.“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1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纺织品应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国语·晋语》中有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2.齐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wan2)绮(qi3)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3.庾信《刀铭》——记载“千金颖合,百炼锋成”。
4.(官府工匠) 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5.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南北朝时期已掌握了灌钢法。
官营手工业掌握人才优势,他们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
说明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很细。
国君重视发展丝织业,丝织业水平较高闻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