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一、知识在线
1、智慧乐园
⑴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主要是因为
A、语言优美、具有感染力 B、情节曲折动人
C、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D、预言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⑵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的城市是( )
A、英国的伦敦 B、法国的巴黎 C、美国的华盛顿 D、美国的纽约
⑶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全面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明辨是非
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1929年,相对平静的世界格局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也导致了资本家无节制扩大生产,完全不顾人民消费能力,因而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
⑵经济危机中,生产“过剩”,资本家销毁大量商品来维持其利润。( )
⑶.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
⑷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⑸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减少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 ( )
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是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危机。( )
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 )
3、图表释史
1929年——10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读右侧图表,并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 。
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⑶假如你是当时某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会怎么做?
二、思维冲浪
4.读史明理
材料一:美国股票市场崩溃给各部门带来毁灭性的灾难。1932年,全国1、8万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美元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汽车工业仅开工5%,全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7%。到1933年全国失业人数达1300万以上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值下降了70%。
材料二: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任总统就任,发表了“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的就职演说。上任第二天,就推行“新政”。
材料三:1934年秋,经济得到有限恢复,1936年银行恢复了正常活动,农业收入增加进一倍,许多工业部门恢复到1929年水平,国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50%……但1938年的失业率仍高达10%……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现象?试简述导致这个史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新政”是有谁推行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推行它的目的是什么?
⑶“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5、阅读思考:
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这一流域原是美国的一个贫困地区,多数居民没有电用。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图中正在建设中的水坝就是田纳西河流域16座水坝中的一座——瓦茨沙洲水坝。
⑴结合这段材料和图片,简要评价一下罗斯福新政。
⑵思考:罗斯福新政有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为什么?
三、个性空间
6、学史明理: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警察赞美诗》深刻体会一下美国社会的黑暗和下层人们的悲惨生活。并写出读后感。
感受与评估:
你对本次学力水平检测与评估的结果是否满意:__同学评价:□优 □良 □合格
感受颇深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
准备进一步查找资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1、⑴C ⑵D ⑶B
2、⑴√⑵√ ⑶√ ⑷√ ⑸√ ⑹× ⑺√
3、⑴40 2/3 ⑵1929——1933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⑶略
4、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生产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⑵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发动“蓝鹰行动”;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⑶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
5、⑴评价: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暂时度过了经济危机。
⑵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为产生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
6、略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