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孟子》三则(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9《孟子》三则(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9 16:10:59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2张PPT。19.《孟子》三则语文苏教版 九年级下 生活中常会面对一些选择,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也都是经过无数选择的结果,面对“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同学们会怎样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孟子的观点,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背景导入 新知导入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新知导入《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都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作品简介新知讲解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公孙衍 yǎn 女家 rǔ
丈夫之冠 guàn
富贵不能淫 yín 易错字音新知讲解
①“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
②“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 “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假字学习第一则《鱼我所欲也》新知讲解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蹴尔:用脚践踏着。
豆:古代盛饭或其它食品的器皿。
不屑:因轻视而不接受。解释字词学习第一则《鱼我所欲也》新知讲解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新知讲解 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通过 “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论点,用“鱼”与“熊掌”比喻通俗易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由浅入深论述。
新知讲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所欲”、“所恶”分别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君主,贪污受贿等。新知讲解“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新知讲解“非独贤者有是心”
中“是心”指什么?
指正义之心、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等。新知讲解第二段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和第三段中的“万钟”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极少,在意义上却比“万钟”更贵重,但即使再贵重如果为了得到而失去尊严,那乞丐也不会接受。如果不顾及礼仪去接受些高官俸禄那就是失去了本心。新知讲解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可以看出曹刿有怎样的品质?
以国事为重,
深谋远虑,
有政治远见。
新知讲解第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句式?
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新知讲解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赞扬舍生取义,坚守本心的人;斥责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人。本文作者通过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赞扬什么样的人?斥责什么样的人?新知讲解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
(2)对比。生和义比。
(3)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新知讲解文章主旨 本文以“鱼”和“熊掌”作比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很对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维护“义”,我们不惜做到舍生取义。新知讲解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戒之:告诫。????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
屈:使屈服。 移:动摇重点词义学习第二则《富贵不能淫》新知讲解像公孙衍、张仪那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且有一定权势的人。阅读文章简要分析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
新知讲解 谈谈你理解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区别?
“妾妇之道”是指在权利面前放弃自己的原则,比如张仪在秦王面前的顺从;“大丈夫之道”是指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核心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新知讲解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富贵时,能节制的自己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试举例什么样的人是你心中的大丈夫?
文天祥、陶渊明、方志敏等。
新知讲解作者是如何论述自己观点的?先用反问否定错误的观点,再用“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进行类比,驳斥错误观点。进而指出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得出自己的结论。《富贵不能淫》新知讲解概括主旨大意 文章列举大丈夫的种种表现,有力地论证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的观点,从而阐明了孟子的思想,即大丈夫要做到仁、义、礼。新知讲解
易错字音:畎(quǎn)亩 傅说(fù yuè)
胶鬲(gé)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2)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阻塞。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重点词义学习第三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新知讲解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六位,分别是:“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阅读第一段,找出作者共列举几位人物?
新知讲解分析作者列举的六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这六个人物都是出身卑微,经历生活艰苦磨难后,显示出超常的才能,被统治者委以重并取得出色成就。新知讲解内心:“苦其心志。”
身体:“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增益其所不能”担当大任的人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目的是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新知讲解找出文章的过渡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新知讲解阅读第二段,找出从个人角度论述磨难好处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愈。新知讲解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逐步走向灭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译:一个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会导致灭亡。新知讲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先列举名人的成功经历,延伸到国家存亡和个人成功因素类似,最后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新知讲解全文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举例论证(六位成才事例)、
对比论证(个人、国家相对比)、
推理论证(先分析例子,后归纳观点)
新知讲解写作特点 (1)运用排比,列举事实,说明困境磨难能
使人成就大事业。
(2)文章的充分论证、阐述的基础上得出观点。新知讲解“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过时?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并不过时。“义”是人格的基石,在“生”与“义”相冲突时,贪生是懦夫,舍生取义则是大丈夫所为。 新知讲解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当他对富贵、贫贱和威武时,要有孟子所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心态;当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新知讲解你赞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吗?课堂活动:分组讨论 参考答案:赞同。常常处在困境, 个人才能不断奋发,国家才会不断进步。如果没有忧患,个人或国家都会逐步走向衰落,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这种忧患意识。新知讲解(1)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2)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 知识拓展——一词多义新知讲解(1)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4)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5)以顺为正者: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知识拓展——词类活用拓展阅读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拓展阅读
①回答 ②寻找 ③你 ④派 ⑤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⑥对的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臣莫之( )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③子无敢食我也( )④天帝使我长百兽( )
⑤兽见之走( ) ⑥虎以为然( )
......拓展阅读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今子食我 谨食之,时而献焉
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公问其故
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拓展阅读3.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狐假虎威 意思是狐狸凭借老虎摆威风,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课堂练习1.给加红色的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 苟得( ) 不屑( )
畎亩( ) 傅说( ) 百里奚( ) wùdāncù gēnggǒuxièquǎnyuèxī课堂练习2.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故不为苟得也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②踩踏
③从前
④停止
⑤苟且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生”“义”的选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了解了孟子所称赞的大丈夫,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在面对名利的选择时不要忘记道德的准则。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孟子》一书,了解孟子更多的观点。课堂总结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
假设分析
因果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莫甚于死板书设计《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 富贵不能淫??
立天下之正位? 贫贱不能移
行天下之大道 威武不能屈板书设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1)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整理本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
3.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小练笔,不少于500字。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19课《<孟子>三则》教学设计
课题
19.《孟子》三则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文章内容。
2、积累词语,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强化文言文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
2、反复朗读,讨论探究,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感悟孟子的基本思想“舍生取义”,反对“见利忘义”
重点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感悟孟子的基本思想“舍生取义”,反对“见利忘义”
难点
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导入:生活中常会面对一些选择,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也都是经过无数选择的结果,面对“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同学们会怎样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孟子的观点,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2.板书课题:19.《孟子》三则
针对“生”、“义的选择”简单展开讨论。

本节课通过对不同观点的简单讨论进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
(一)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2.相关作品简介:
《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二)整体感知
1.同学分组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2.易错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公孙衍 yǎn
丈夫之冠 guàn
女家 rǔ ?
富贵不能淫 yín
(四)阅读第一则《鱼我所欲也》
1.易错字词:
(1)通假字:
①“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
②“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 “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点词义: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它食品的器皿。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接受。
2.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通过 “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论点,用“鱼”与“熊掌”比喻通俗易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由浅入深论述。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所欲”、“所恶”分别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君主,贪污受贿等。
5.“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指正义之心、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等。
7.第二段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和第三段中的“万钟”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极少,在意义上却比“万钟”更贵重,但即使再贵重如果为了得到而失去尊严,那乞丐也不会接受。如果不顾及礼仪去接受些高官俸禄那就是失去了本心。
8.第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9. 本文作者通过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赞扬什么样的人?斥责什么样的人?
赞扬舍生取义,坚守本心的人;斥责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人。
10.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2)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11.尝试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以“鱼”和“熊掌”作比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很对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维护“义”,我们不惜做到舍生取义。
(五)阅读第二则《富贵不能淫》
1.重点词义: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戒之:告诫。????
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
屈:使屈服。
移:动摇
2.阅读文章简要分析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
像公孙衍、张仪那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且有一定权势的人。
3.谈谈你理解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区别?
“妾妇之道”是指在权利面前放弃自己的原则,比如张仪在秦王面前的顺从;“大丈夫之道”是指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核心是对仁、义、礼的坚守。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举例什么样的人是你心中的大丈夫?
在富贵时,能节制的自己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文天祥、陶渊明、方志敏等。
5.作者是如何论述自己观点的?
先用反问否定错误的观点,再用“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进行类比,驳斥错误观点。进而指出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得出自己的结论。
6.尝试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列举大丈夫的种种表现,有力地论证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的观点,从而阐明了孟子的思想,即大丈夫要做到仁、义、礼
(六)阅读第三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重点字词:
(1)易错字音:
畎(quǎn)亩 傅说(fù yuè) 胶鬲(gé)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阻塞。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
2.阅读第一段,找出作者共列举几位人物?
六位,分别是:“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3.分析作者列举的六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这六个人物都是出身卑微,经历生活艰苦磨难后,显示出超常的才能,被统治者委以重并取得出色成就。
4.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目的是什么??
内心:“苦其心志。”
身体:“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增益其所不能”
5.找出文章的过渡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作用:承上启下。
6.阅读第二段,找出从个人角度论述磨难好处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愈。
7.作者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逐步走向灭亡?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论证。先列举六位名人的成功经历,在延伸到国家存亡和个人成功因素类似,最后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9.全文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举例论证(六位成才事例)、对比论证(个人、国家相对比)、推理论证(先分析例子,后归纳观点)
写作特点:
(1)运用排比,列举事实,说明困境磨难能使人成就大事业。
(2)文章的充分论证、阐述的基础上得出观点。
二:课堂活动:
小小讨论会:
1.“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过时?
并不过时。“义”是人格的基石,在“生”与“义”相冲突时,贪生是懦夫,舍生取义则是大丈夫所为。
2.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当他对富贵、贫贱和威武时,要有孟子所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心态;当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
3.你赞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吗?
参考答案:赞同。常常处在困境, 个人才能不断奋发,国家才会不断进步。如果没有忧患,个人或国家都会逐步走向衰落,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这种忧患意识。
三、知识拓展—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1.一词多译:(1)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2)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
2.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4)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5)以顺为正者: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
四、拓展阅读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臣莫之( )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③子无敢食我也( )④天帝使我长百兽( )
⑤兽见之走( ) ⑥虎以为然( )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今子食我? 谨食之,时而献焉
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公问其故
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七百里,高万仞
3.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①回答 ②寻找 ③你 ④派 ⑤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⑥对的
2.D
3.狐假虎威 意思是狐狸凭借老虎摆威风,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
五、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 1.给下列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 苟得( ) 不屑( )
畎亩( ) 傅说( ) 百里奚(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故不为苟得也
参考答案:(一)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 quǎn yuè xī
(二)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②踩踏③从前 ④停止 ⑤苟且。
了解孟子相关文学常识。
读生词,掌握正确读音。
通过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
积累文言一词多义及相关常识。
阅读拓展文章
通过作者相关常识背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背景,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帮助学生巩固易错读音。
分组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通过朗读更完整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

学会赏析句子含义,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发散学生思维,交流彼此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
学习文章语言特色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生词读音的掌握,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整理本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
3.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小练笔,不少于500字。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生”“义”的选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了解了孟子所称赞的大丈夫,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在面对名利的选择时不要忘记道德的准则。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孟子》一书,了解孟子更多的观点。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19.《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
假设分析
因果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莫甚于死
《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 富贵不能淫??
立天下之正位? 贫贱不能移
行天下之大道 威武不能屈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1)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19课《<孟子>三则》同步练习
一、选出词义不正确的一项。( )
A.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B.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
C.如使:按照这样。 D.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二、相关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 ”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三、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四、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五、课内阅读。 ? ? ?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2.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孟子>三则》同步练习
一、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
C 解析:“如使”译为:假如,假使。
二、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轲;战国;儒家思想;孔孟;仁政
三、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B 解析:B项“得”与题目“得”都通“德”,译为:恩惠,这里也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四、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C解析:C项的“之”在句中是结构助词。
五、课内阅读。 ? ? ?
1.B 解析:B项中“故”都译为:所以。
2.(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解析:“拂士”译为:辅佐君王的贤士。“敌国”指势力相当的国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解析:“于”这里是介词,译为:到。“任”名词:任命。
3.“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使命。??
“是人”既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4.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具体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作者运用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阐释论点,开篇举例为了引出后面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