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孟子>三则》同步练习
一、选出词义不正确的一项。( )
A.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B.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
C.如使:按照这样。 D.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二、相关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 ”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三、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四、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五、课内阅读。 ? ? ?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2.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孟子>三则》同步练习
一、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
C 解析:“如使”译为:假如,假使。
二、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轲;战国;儒家思想;孔孟;仁政
三、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B 解析:B项“得”与题目“得”都通“德”,译为:恩惠,这里也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四、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C解析:C项的“之”在句中是结构助词。
五、课内阅读。 ? ? ?
1.B 解析:B项中“故”都译为:所以。
2.(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解析:“拂士”译为:辅佐君王的贤士。“敌国”指势力相当的国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解析:“于”这里是介词,译为:到。“任”名词:任命。
3.“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使命。??
“是人”既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4.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具体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作者运用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阐释论点,开篇举例为了引出后面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