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七下2.4.1信息的获取(2)(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生物七下2.4.1信息的获取(2)(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09 18:27:39

文档简介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
4.1信息的获取(2)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能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
3.了解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器官;
4.养成保护耳和听觉的习惯。
重点
尿液的形成;排泄的途
难点
排泄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语:在马路上,我们会经常听到机动车辆行驶的声音;在音乐课上,会听到悦耳的歌声;在建筑工地上会听到一些刺耳的声音。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今天学习的内容将会告诉你这个问题。
看图片,随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一、耳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出示:耳的图片
认真倾听
观察图片
认识耳的结构
实验
指导观察耳的结构
播放视频:耳的结构
观察耳的结构模型
观看视频
教授新课
讲解:耳的结构
出示:耳的结构图片。
板书:耳的结构
与老师互动
认真倾听、观察

讲解:外耳的功能
出示:“增大”耳廓的图片
讲解:中耳、内耳的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
讲解:只有形成听觉,才能听到声音
播放视频:听觉的形成
讲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思考:耳的结构完好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认真倾听
与老师互动
观看视频
认真思考问题
了解听觉的形成
三、位置感觉
讲解:位置感觉的形成、特点
观看视频:听觉和位置感觉
介绍晕车、晕船的原因,讲解前庭、半规管的功能。
介绍: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的克制晕车、晕船。
出示:体育锻炼的图片。
了解前庭、半规管的功能,及进行体育锻炼能克制晕车、晕船
观看视频:用耳卫生
讲解:如何保护耳和听觉?
观看视频:噪声与耳聋
与老师互动
认真倾听
了解听觉和耳的保护
四、其它感觉
介绍: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等的形成过程
观看视频:皮肤的感觉
与老师互动
认真倾听
了解其它感觉的形成
人体获取外界信息:人体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获取外界信息。
与老师一起总结
了解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
试试看
在头部后方中央放一音叉,用一耳(堵塞一耳)去听,再用另一耳去听。最后用双耳去听。比较一下,感觉是否相同?能否判断正确判断发音部位?
了解双耳听声音的优点
课堂练习
1.下列结构不属于中耳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半规管 D.鼓室
2.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 B.耳蜗
C.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D.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3的功能是( )
A.收集声波 B.传递声波
C.将声波转化为震动 D.形成听觉
4.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5.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
C.前庭和半规管能够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D.咽鼓管属于中耳的一部分,能够传导声波
完成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互动总结
运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锻炼思维。
板书
4.1 信息的获取(2)
课件31张PPT。第1节 信息的获取(2) 冀教版 生物 七年级下新知导入 在马路上,我们会经常听到机动车辆行驶的声音;在音乐课上,会听到悦耳的歌声;在建筑工地上会听到一些刺耳的声音。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今天学习的内容将会告诉你这个问题。新知讲解耳是人的听觉器官。一、耳新知讲解实 验观察耳的模型,了解而的结构。新知讲解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的结构新知讲解耳的结构示意图新知讲解外耳耳 廓:外耳道:收集外界声波传递声波至中耳外耳的功能耳思考:将手置于耳廓的后面,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这是为什么?能够收集更多的声波新知讲解耳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鼓膜鼓室听小骨鼓室:保护、传音和扩音作用听小骨:将来自鼓膜的振动放大后传至内耳思考:鼓膜损伤后,不易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鼓膜损伤后,不能将声音转化振动并传至内耳。新知讲解耳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半规管: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前庭半规管耳蜗前庭:感受头部方位变化、
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新知讲解二、听觉形成只有形成听觉,才能听到声音新知讲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思考:耳的结构完好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不一定。如果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伤,也不会听到时声音。新知讲解·形成过程:前庭、半规管等(信息)→位听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形成感觉
·方位感觉的形成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三、位置感觉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晕车、晕船等是由于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晕车、晕船新知讲解 通过旋转、荡秋千等控制平衡的锻炼,可以克服晕车、晕船等。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如何保护耳和听觉?减少和消除生活中的噪音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朵遇到巨响要迅速张口(或闭嘴捂耳)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四、其它感觉嗅觉 鼻粘膜内的对气味敏感的细胞,受到气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的区域,形成嗅觉。新知讲解味觉 舌面上的味蕾,接受口腔内物质味道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的区域,形成味觉。新知讲解触觉、痛觉、温度觉 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感受器,接受触、压、痛、冷、热等方面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的区域,就形成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人体获取外界信息 人体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获取外界信息。新知讲解在头部后方中央放一音叉,用一耳(堵塞一耳)去听,再用另一耳去听。最后用双耳去听。比较一下,感觉是否相同?能否判断正确判断发音部位?试试看课堂练习1.下列结构不属于中耳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半规管 D.鼓室
2.人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 B.耳蜗 C.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D.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3的功能是( )
A.收集声波 B.传递声波
C.将声波转化为震动 D.形成听觉CBA课堂练习4.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5.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
C.前庭和半规管能够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D.咽鼓管属于中耳的一部分,能够传导声波BD课堂总结外界声波头部位置变化人体获取外界信息耳位听神经听觉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大脑皮层特定区域视觉方位感觉气味味道冷、热、痛、触、压等鼻腔嗅细胞舌面味蕾皮肤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等板书设计4.1 信息的获取(2)外界声波头部位置变化人体获取外界信息耳位听神经听觉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前庭、半规管耳蜗大脑皮层特定区域视觉方位感觉气味味道冷、热、痛、触、压等鼻腔嗅细胞舌面味蕾皮肤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等作业布置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说一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界信息的。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2节信息的获取(2)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前庭 B.半规管 C.耳蜗 D.听小骨
2.耳廓的作用是( )
A.形成听觉 B.将振动放大,传至内耳 C.收集声波 D.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3.有关晕车、晕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晕车、晕船是某些人的特性,不可改变 B.晕车、晕船与车船的内部环境有关
C.提高车船的舒适度,就会大大减少晕车、晕船的现象 D.晕车、晕船可通过一定的锻炼进行克服
4.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耳廓可收集声波 B.外耳道是声波的通道 C.鼓室内有听觉感受器 D.鼓膜能会产生振动
6.晕车、晕船与下列哪项有关( )
A.位听神经 B.耳蜗 C.前庭、半规管 D.鼓膜、听小骨
7.某人两耳失聪,经检查耳的结构有损伤。损伤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8.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听神经 B.鼓膜 C.耳蜗 D.听小骨
9.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鼓膜 C.听神经 D.耳蜗
10.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 )
A.鼓膜破损 B.听觉中枢受损 C.听小骨受损 D.半规管
11.听到声音大时要注意张口( )
A.这样有助减小惊吓 B.这样可以减弱声音 C.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 D.这样可以减少中耳的振动
12.下列说法除哪项外,都能引起耳聋( )
A.听小骨受到损伤 B.两侧鼓膜震破 C.听觉中枢受损 D.耳廓发生痤疮
13.咽部发炎引起中耳炎病菌由咽部到达中耳经过的结构是( )
A.外耳道 B.咽鼓管 C.喉 D.耳郭
14.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人的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C.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D.内耳的前庭接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5.如图所示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
16.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 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
17.下列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②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③视觉冲动是由角膜产生的;④听觉冲动是由鼓膜产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8.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 、 三部分。
(2)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① 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刺激了⑥ 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3)晕车、晕船与结构 和 (填序号)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19.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声波经过 的收集,有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 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 产生与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 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自行车时喜欢带着耳机高分贝听音乐,这样不仅为交通过安全埋下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有可能损伤 ,使听力下降。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
③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④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朵
18.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 的折射,成像在了【 】 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 的振动,刺激了【 】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 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
参考答案
1.D
【解析】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2.C
3.D
4.A
5.C
【解析】耳廓收集外界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至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即听到声音。
6.C
【解析】生活中经常有人晕车、晕船,这是由于他们内耳的前庭、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
7.B
【解析】鼓膜这一结构很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损伤。鼓膜损伤后,不能将声音转化成震动,造成两耳失聪。
8.B
【解析】外界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传至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因此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耳蜗。
9.A
【解析】上课铃声的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传至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经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铃声。
10.B
【解析】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不能形成听觉。这样这个人的听力就完全受损。
11.C
【解析】听到声音大时马上张口,这样可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12.D
【解析】“听小骨受到损伤”、“两侧鼓膜震破”、“听觉中枢受损”都会导致不能形成听觉,引起耳聋。“耳廓发生痤疮”不会影响声音的传导以及听觉的形成,即不会引起耳聋。故选D。
13.B
【解析】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通道,因此咽部发炎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传至中耳,引起中耳炎。
14.D
【解析】我们就听到声音时,是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不是前庭。
15.A
【解析】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后,通过触觉(用手摸)的方式“阅读”盲文,获取了大量的知识。
16.C
【解析】某同学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并迅速寻找避雨地点,这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分不开的。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电闪刺激的感受器是视网膜;在听觉的形成的过程中,接受雷鸣刺激的感受器是耳蜗。
17.A
【解析】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听觉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18.(1)中耳 内耳 (2)鼓膜 耳蜗 听觉中枢 (3)④ ⑤
19.(1)耳廓 鼓膜 听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 (2)鼓膜 (3)①②③④
20.(1)4 晶状体 7 视网膜 (2)11 鼓膜 9 耳蜗 (3)感受器 大脑皮层
【解析】(1)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7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