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9 2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
(2)知道“八一九”事件并初步认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苏联改革和东欧剧变,认识到社会主义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它只是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要保持高度警惕。
重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巨大,苏联模式更是在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推广。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阻碍了社会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那么苏联到底是怎样改革的?改革的成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讲授新课: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师:在政治上,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生:赫鲁晓夫上台后,在政治上,批到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出示材料: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体制中形成的专靠国家机关管理的状况,进行了某些改革,注意加强社会管理和群众管理。他发动群众参加讨论,诸如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等重大改革措施,恢复少教民族迁返故乡居住、治理的自治权,颁布在全国国营工农业企业中设立常设生产会议的条例,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实行群众管理,改善国家组织,将国家机关的部分职能交由群众团体履行。
平反冤假错案,稳定社会,保证改革进行。早在1954年,赫鲁晓夫就已采取措施成立调查斯大林在大清洗期间“罪行”的苏共中央主席固调查委员会,并决定审查“个人迷信”期间所有政治犯案件。在赫普晓夫执政期间,数以万计在“大清洗”中无数受害的高级干部和著名文学艺术家、科学家以及各阶层的人士被平反,恢复了名誉。
师:在经济领域,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讲解当时的世界形势,主要是英国的发展状况,以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生:在经济领域,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师: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有哪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生: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出示材料:
赫鲁晓夫改革在调整农业过程中,办了不少欠考虑、主观盲动的事。他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就不顾苏联的条件如何,强行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这项规定导致灾难性后果。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庄员消极抗拒。赫鲁晓夫下台后,一些有种玉米传统的地区也拒绝种玉米。
1957年5月,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这对于缺乏饲料和大型畜牧设备的苏联来说,是很难办到的。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让学生看表格,分析苏联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苏联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
(1)措施:进行新经济体制试验。
(2)影响:没有改变过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取得的成果有限。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
二、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人民不满情绪高涨。
(2)改革措施:首先推行经济改革,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之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提出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仿效西方,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行多党制。
(3)改革的影响:导致政局日趋失控,社会日益动荡;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成为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2.东欧剧变
(1)原因:苏联的政策对东欧各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国家内部原来就因为照搬苏联模式而存在很多问题;西方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不同主义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和平演变”就是一种非暴力的衍生变化过程。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2)经过:德国统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3)结果: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
(4)实质: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道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苏联解体
(1)原因
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和政策
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推行
民族原因: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主义高涨
(2)经过
1991年,“八一九”事件使局势更为动荡。苏共党内的强硬派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十分不满。8月19日,苏联副总统等人软禁戈尔巴乔夫,宣布接管国家政权,在首都莫斯科等地实行紧急状态。但这一行动未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很快失败。此后,苏联各地共产党被宣布非法或中止活动,苏共瓦解,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权力。
1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响应。戈尔巴乔夫宜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3)结果:苏联解体。
(4)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4.我国从苏东剧变中获得的认识和启示:
(1)认识:
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社会主义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它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③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要保持高度警惕。
(2)启示:
①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要抵御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
小结:
盛极一时的社会主义老大苏联,在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代领导人的改革后,最终解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之,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以苏联的解体画上了句号。所以我们要借鉴苏东剧变的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