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戊戌变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19 15: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1898、6、11--------1898、9、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戊戌变法高三复习一、知识梳理
1、历史背景:
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
国内局势:
①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⑤直接原因:1897、11德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2、内容(除旧与布新 ) P123 作用 局限性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戊戌政变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3、结果改革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影响或意义?【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历史影响或意义?教训: 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 梭伦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高考链接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
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
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
(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维新运动和康有为等人的精神对改革开放有哪些启示呢?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邓小平
  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胡锦涛元旦献辞热点链接二、探究 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高考链接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解析〗结合材料中西方以及日本变革而强大的事实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来分析背景。
(2)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材料一中三年对于三十年和三百年而言,太快;材料二中变法内容过于繁杂,很难一下实现,维新派内部意见不一致;材料三体现的是变法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变法失误的地方。
参考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三、探究:
中外改革的一般规律:
1、根据性质可分几种类型?
2、引发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改革的内容一般涉及哪些方面?
4、制约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与革命相比,改革有何特点?
6、启示(或认识)。
提出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