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9 20: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我国历史上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有谁呢?汉光武帝刘秀汉高祖刘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背景明朝的建立朱元璋
强化皇权建立措施影响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应天府在中央在地方1.全面改革官制3.改革科举制度①②①②①②影响(1)①②(2)材料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上述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社会背景?
(阅读教材第一目,找出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时间:建立者:都城:2.建立概况:背景:元末统治腐败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怎样才能让大明王朝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①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②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 行 省 )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三司朱





权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军事方面朱





权锦

卫目的: 为监视官民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职能: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朱





权材料一: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材料二: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结合材料,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合作探究一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
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3、科举考试的变化四书五经?、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朱





权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答题格式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八股取士”的影响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分封藩王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分散兵权,中央设五军都督,权力归兵部设置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明成祖设东厂)科举制变化:八股取士
内容:“四书”“五经”
文体:八股文利:皇权高度集中,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
弊:缺乏制约皇权机制,决策失误,削弱政府效能
禁锢思想,摧残人才,
考中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读书人,甚至是皇帝,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感知历史你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民主自由开放创新三、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
1.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玉米 甘薯 马铃薯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2、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四书集注》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
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1.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B课堂练习2.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A3.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D4、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5、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设立的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C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