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赢在中考】中考化学 2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九 水和溶液(解析卷+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赢在中考】中考化学 2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九 水和溶液(解析卷+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10 09:44:03

文档简介

【2019赢在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九 水和溶液
水和溶液的常见考点有:电解水试验、水的净化、乳化现象、硬水和软水的区分与软化、溶液的组成、溶液的判断、溶液的状态及相互转化方法、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其中溶解度曲线的相关问题是近几年考试的必考点,通常占8分左右,这个专项涉及的分数大概10分左右。出题形式:溶液的判断、乳化现象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电解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还常以图像题出现;溶解度、饱和溶液等有时以选择题出现,更多的时候在填空题中出现。
准确掌握溶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含义,及各量之间的关系,公式的变形;掌握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线、线的变化所表达的意义。
●考向一 爱护水资源
例1、(2018?广西)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⑴下列物质中加入水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食盐 B.面粉 C.植物油
⑵向某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则水样为软水。
⑶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应该用____性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⑷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⑸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让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映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掌握水的污染物来源,和治理水污染的方法
【解析】(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面粉、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2)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观察到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能够发生反应,如果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以加入碱性物质物质处理后再排放;(4)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污染;(5)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1). A (2). 浮渣少,泡沫多 (3). 碱 (4). C (5). CaO+H2O=Ca(OH)2
●考向二 自然界中的水
例2、(2018山东临沂,17,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思路点拨】了解自然界中水的现况,掌握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及鉴别和软化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和水的组成;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量不多,故A不正确;在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是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故B不正确;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城市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环境,故D不正确。
●考向三 电解水
例3、(2018·四川省巴中市)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思路点拨】电解水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答案】(1)2: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其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为氢气,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为氧气,所以图中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填:2:1;(2) 从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是水由氢、氧原子直接构成,故B错误,故填B;
●考向四 溶液的判断
例4、(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思路点拨】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常见溶液的外观特征:澄清、透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本题考查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判断;花生油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面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蔗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辣椒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向五 溶液的计算和配制
例5、(2018?雅安)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思路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析】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 B (2). 偏小
例6、(2018?本溪)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思路点拨】
1、熟记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及各种变形,2、会根据溶液的变化,找到需计算的溶液中的溶液、溶质的质量;3、加入溶剂或蒸发溶剂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混合后,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相混合的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和,4、格式正确,步骤要完整。
【答案】 390
【解析】
解: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需要的浓硫酸中溶质和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100 g×98%= x×20%
x= =490 g
需要水的质量=490 g-100 g=490 g
∴需要水490 g。
●考向六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7、(2018?安顺)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思路点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所用物质的量、是否搅拌等都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判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结合溶解度概念判断某溶液的组成。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小;故填:减小;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温度在范围之内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填:;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则烧杯a中溶解的是硝酸钾,此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以升高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答案】 (1). 减小; (2). ; (3). 氯化钠; (4). ; (5). 升温; (6). 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例8、(2018?青岛)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 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 34.0 g 至 35.0 g 之间
C. 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思路点拨】由曲线图判断①“点”的意义
a.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c.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应用降温结晶提纯;其余均可用蒸发结晶提纯;
③溶质质量分数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表示每100g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关系,比较质量分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点的纵坐标就表示溶质的质量,所以找“点”的高低,就能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正确;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正确;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错误。故选D。
【答案】D
1、(2018·湖南省衡阳市) 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2、(2018?青岛)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蔗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冰块
3、(2018四川省重庆市,题号8,分值2)“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漏水”是重庆独特的魅力。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电解水是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之一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在固态时水分子时静止不动的
4、(2018?海南)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芝麻油 B.面粉 C.蔗糖 D.黄豆酱
5、(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6、(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A. 18.0g B. 16.0g C. 13.2g D. 11.5g
7、(2018?盐城)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8、(2018?盐城)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9、(2018?平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10、(2018?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I一定是降温 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1、(2018?重庆B)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
(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ⅱ)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ⅲ)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Y代表丙
B. 曲线X代表乙
C. 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
D.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12、(2018?平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13、(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 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 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14、(2018?济宁)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容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 ③④
15、(2018?衢州)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2018?湖北襄阳)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汉江水属于__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性。
17、(2018?湖北襄阳)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___C (填“>”、“=”或“<”);
(2)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18、(2018?贵阳)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mL)
实验一:溶液配制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水  mL。
(2)0.9%的医用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可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电解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
实验二:粗盐提纯
(3)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②的名称为   。
(4)20℃时提纯9g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25mL”和“100mL”),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  。
(5)提纯后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9、(2018?天津)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20、(2018?聊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____(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21、(2018?贵州安顺)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
物质
0
20
40
60
80
110
169
NaCl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2、(2018?广西)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⑵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是______。
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降温后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⑷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3、(2018?荆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同。
(2)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
(3)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
(4)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   。
24、(2018?衡阳)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 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25、(2018?邵阳)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o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
(2)t2o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oC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3oC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_______B(填“>”、“<”、“=”)。
26、(2018·四川省达州市)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液氯灭菌。它会和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该兴趣小组的小君同学用久置后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请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保护水资源,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27.(2018·山东省聊城市)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____(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28、(2018·四川省雅安市)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右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 。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
③结论:水由 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 。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29、(2018?海南)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2019赢在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九 水和溶液
水和溶液的常见考点有:电解水试验、水的净化、乳化现象、硬水和软水的区分与软化、溶液的组成、溶液的判断、溶液的状态及相互转化方法、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其中溶解度曲线的相关问题是近几年考试的必考点,通常占8分左右,这个专项涉及的分数大概10分左右。出题形式:溶液的判断、乳化现象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电解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还常以图像题出现;溶解度、饱和溶液等有时以选择题出现,更多的时候在填空题中出现。
准确掌握溶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含义,及各量之间的关系,公式的变形;掌握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线、线的变化所表达的意义。
●考向一 爱护水资源
例1、(2018?广西)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⑴下列物质中加入水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食盐 B.面粉 C.植物油
⑵向某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则水样为软水。
⑶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应该用____性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⑷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⑸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让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映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点拨】掌握水的污染物来源,和治理水污染的方法
【解析】(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面粉、植物油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2)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观察到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能够发生反应,如果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以加入碱性物质物质处理后再排放;(4)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污染;(5)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1). A (2). 浮渣少,泡沫多 (3). 碱 (4). C (5). CaO+H2O=Ca(OH)2
●考向二 自然界中的水
例2、(2018山东临沂,17,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思路点拨】了解自然界中水的现况,掌握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及鉴别和软化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和水的组成;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量不多,故A不正确;在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是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故B不正确;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城市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环境,故D不正确。
●考向三 电解水
例3、(2018·四川省巴中市)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思路点拨】电解水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答案】(1)2: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其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为氢气,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为氧气,所以图中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填:2:1;(2) 从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是水由氢、氧原子直接构成,故B错误,故填B;
●考向四 溶液的判断
例4、(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白糖 D.辣椒粉
【思路点拨】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常见溶液的外观特征:澄清、透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本题考查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判断;花生油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面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蔗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C选项符合题意;辣椒粉难溶于水,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向五 溶液的计算和配制
例5、(2018?雅安)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思路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上面所列的六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析】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 B (2). 偏小
例6、(2018?本溪)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思路点拨】
1、熟记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及各种变形,2、会根据溶液的变化,找到需计算的溶液中的溶液、溶质的质量;3、加入溶剂或蒸发溶剂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混合后,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相混合的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和,4、格式正确,步骤要完整。
【答案】 390
【解析】
解: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需要的浓硫酸中溶质和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100 g×98%= x×20%
x= =490 g
需要水的质量=490 g-100 g=490 g
∴需要水490 g。
●考向六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7、(2018?安顺)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思路点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所用物质的量、是否搅拌等都不影响溶解度的大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判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结合溶解度概念判断某溶液的组成。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小;故填:减小;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温度在范围之内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填:;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则烧杯a中溶解的是硝酸钾,此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以升高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答案】 (1). 减小; (2). ; (3). 氯化钠; (4). ; (5). 升温; (6). 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例8、(2018?青岛)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 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 34.0 g 至 35.0 g 之间
C. 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思路点拨】由曲线图判断①“点”的意义
a.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c.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应用降温结晶提纯;其余均可用蒸发结晶提纯;
③溶质质量分数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表示每100g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关系,比较质量分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点的纵坐标就表示溶质的质量,所以找“点”的高低,就能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正确;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正确;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错误。故选D。
【答案】D
1、(2018·湖南省衡阳市) 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净化方法。蒸馏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A.沉淀只是使水中的大颗粒不溶物沉到水底,水中仍含有小颗粒不溶物和可溶性杂质,故错误;
B.吸附只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水中仍含有大量其他杂质,故错误;
C.过滤只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错误;
D.蒸馏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纯净的蒸馏水,净化程度最高,故正确。
2、(2018?青岛)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冰块
【答案】A
【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
3、(2018四川省重庆市,题号8,分值2)“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漏水”是重庆独特的魅力。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电解水是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之一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在固态时水分子时静止不动的
【答案】D
【解析】A. 水是一种化学资源,所以A正确;
B. 验证水的组成的方法有两种:电解水实验和氢气的燃烧实验,所以B正确;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C正确;
D.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着,在固态时水分子也在不停运动着,所以D不正确。
4、(2018?海南)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芝麻油 B.面粉 C.蔗糖 D.黄豆酱
【答案】C
【解析】芝麻油、面粉 和黄豆酱不易溶于水,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蔗糖能溶于水,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故选 C。
5、(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答案】A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正确;C、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然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正确;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92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正确。故选A。
6、(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A. 18.0g B. 16.0g C. 13.2g D. 11.5g
【答案】A
【解析】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固体。那么50g水中最近18.0g氯化钠固体。故选A。
7、(2018?盐城)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答案】D
【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5%,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故选D。
8、(2018?盐城)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
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
【答案】D
【解析】A、没有确定的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没有晶体析出,错误;C、A点所表示的KCl的溶解度是29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2.5%,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正确。故选D。
9、(2018?平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10、(2018?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I一定是降温 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所以操作I不一定是降温,错误;B. 操作I不一定是加溶质,错误;C.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①至③的过程中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①比③的溶质多,错误; D. ,②与③是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故选D。
11、(2018?重庆B)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
(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ⅱ)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ⅲ)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Y代表丙
B. 曲线X代表乙
C. 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
D.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说明甲、乙没有相同的溶解度,甲、乙中一种是Z;(ⅱ)由图可知,Z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甲、丙的一种是Z;(ⅲ)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则乙不可能是Z;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Z,乙、丙是X、Y中的一种;t1℃时,Y的溶解度比X的大,Y对应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X的大,即乙是Y,丙是X。A. 曲线Y代表乙,错误;B. 曲线X代表丙,错误;C. t2℃时,分别将等质量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质量不等时,不确定,错误;D. ,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解度最小,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正确。故选D。
12、(2018?平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
C. 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13、(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 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 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答案】A
【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4、(2018?济宁)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容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答】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①X为NaCl固体,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②X为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③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④X为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C。
15、(2018?衢州)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不是;(2)23.8%;
【解答】解:(1)乙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该温度下,又加了5g无水硫酸铜粉末全部溶解;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答案为:23.8%;
16、(2018?湖北襄阳)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汉江水属于__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性。
【答案】 (1). 混合物。 (2). 煮沸。 (3). 导热。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水的净化和金属的性质。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汉江水除了水外,还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导热性。
17、(2018?湖北襄阳)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___C (填“>”、“=”或“<”);
(2)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B=A>C
【解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C;
(2)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2℃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2℃时B的溶解度等于A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的溶解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18、(2018?贵阳)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mL)
实验一:溶液配制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水  mL。
(2)0.9%的医用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可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电解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
实验二:粗盐提纯
(3)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②的名称为   。
(4)20℃时提纯9g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25mL”和“100mL”),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  。
(5)提纯后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5;95;(2)NaCl。(3)搅拌;过滤。(4)25mL;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7.2g,此温度下氯化钠全部溶解需要水20mL;(5)混合物
【解析】(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水的质量为100g﹣5g=95g,就是95mL,故填:5;95;(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故填:NaCl。(3)据图可以看出,操作①是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操作②后得打ode是固体和液体,是过滤操作,故填:搅拌;过滤。(4)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9g×80%=7.2g,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完全溶解7.2g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为20g,就是20mL,因此需要25mL的量筒合适,故填:25mL;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7.2g,此温度下氯化钠全部溶解需要水20mL;(5)提纯后的精盐只是出去了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因此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19、(2018?天津)下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答案】 (1). D (2). C (3). 甲 (4). B (5). 28.6% (6). >
【解析】(1)A.高锰酸钾溶于水是紫色溶液,不符合题意;B.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D.白糖溶于水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2)A.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符合题意;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3)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则在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则在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甲,所以B是饱和溶液。溶液C中最多溶解40g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28.6%。③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的溶解度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为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20、(2018?聊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____(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答案】 (1). 硬水 (2). 蒸馏 (3). 80% (4). 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根据化学式计算等。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硬水;
(2)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3)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80%;
(4)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可节约用水,正确;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发生变化,错误;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故选AC。
21、(2018?贵州安顺)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
物质
0
20
40
60
80
110
169
NaCl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1). 减小; (2). ; (3). 氯化钠; (4). ; (5). 升温; (6). 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小;故填:减小;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温度在范围之内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填:;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则烧杯a中溶解的是硝酸钾,此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以升高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使之充分溶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22、(2018?广西)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⑵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是______。
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降温后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⑷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 丙 (2). t2℃ (3). 乙>丙>甲 (4). 21.9%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在溶解度曲线上即两条曲线的交点,所以是t2℃;(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从t2℃降到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变成了t1时的饱和溶液,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从t2℃降到t1℃,丙物质的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变成了t1℃时的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为乙>丙>甲;(4)t3℃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溶剂的质量是100g,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之后溶剂的总质量是150g,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8g,所以150g水中可以溶解42g甲物质,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21.9%。
23、(2018?荆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同。
(2)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
(3)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
(4)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 t1;(2) 40g ;(3) A ;(4) 20g≤a<40g 。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1)A、B两种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溶解度相同;(2)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3)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A,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 (4)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20g≤a<40g。
24、(2018?衡阳)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 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 (1). a>b>c (2). 升高温度(或増加c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等合理即可) (3). 75 (4). t1℃吋,?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2)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或増加c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等合理即可)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25、(2018?邵阳)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o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
(2)t2o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oC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3oC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_______B(填“>”、“<”、“=”)。
【答案】 (1). C<B<A (2). C (3). 降温 (4). <
【解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 ;
(2)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C;
(3)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26、(2018·四川省达州市)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液氯灭菌。它会和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该兴趣小组的小君同学用久置后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请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保护水资源,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答案】(1)玻璃棒;(2)吸附;(3)肥皂水;(4)HCl+AgNO3=AgCl↓+HNO3;(5)BD。
【解析】此题考查了水的净化等知识。(1)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填:玻璃棒;(2)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利用其吸附性;(3)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中产生泡沫较少,软水中产生泡沫较多;(4)硝酸银能与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5)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会造成水污染,排除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选B;实验室废液不处理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排除C;加入石灰石可对燃煤脱硫处理,选D;故选:BD。
27.(2018·山东省聊城市)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____(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答案】(1)硬水;(2分)
(2)蒸馏;(2分)
(3)80%;(2分)
(4)AC (2分)
【解析】(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错误;??
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所以正确;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分解了,能量发生了变化,所以错误;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所以正确,所以本题填AC.
28、(2018·四川省雅安市)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右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 。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
③结论:水由 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 。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答案】 (1). 2∶1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水分子 (4). 氢氧元素(或H、O) (5). 2K+2H2O=2KOH+H2↑ (6). 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剂) (7). AB
【解析】(1)①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时,两电极上均出现气泡;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按右图所示装置,试管A与负极相连,所以试管A里面的气体是氢气;试管B与正极相连,所以试管B里面的气体是氧气,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根据试管壁里面的气体是氧气,所以检验方法是把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B中,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从微观分析:该反应中,水分子通电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所以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水分子;
③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根据“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可知反应物是钾和水,反应条件是常温,生成物中有一个是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元素种类有钾、氧、氢,反应后的元素种类也是这三种,我们已经知道了其中一个生成物是氢气,含有氢元素,那么另一个生成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钾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再根据“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说明另一个生成物是碱,肯定含有氢氧根,可知它是氢氧化钾,所以,钾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其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
(3)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说明水是催化剂,水在此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②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还可以与生石灰反应,所以A错误;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氧气,防止水中的白磷燃烧,所以B错误;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集气瓶里的水没了,就收集满了,所以C正确;
D.d图中的水可以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所以D正确。所以本题填AB。
29、(2018?海南)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答案】氯化钠固体 16kg、水 84kg
【解析】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需要水的质量:100kg-16kg=84k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