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甲午中日战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22 10:23:00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背景进程结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方面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发展状况: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叩关,使日本沦
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激化,促使“倒幕运动”兴起.“倒幕运动”中
建立的明治政府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
向西方学习的“文明开化运动”,逐渐使日本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益强盛.☆设问: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明治维新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改革不
 彻底;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
★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斗争频繁;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共确定了五个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台湾;第二期
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满蒙地方;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
五期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体现了日本统治集团立国的两大基本指导思想:
①实现 “武国”观念;②实现以日本为中心征服世界.☆设问:对此,日本在对外方面有何策略行动?△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妄图从侵略扩   
 张中寻求出路.(根本原因)国际方面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表明: 欧美列强各怀鬼胎,默许或纵容,助长了
日本的扩张欲望.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朝鲜危机阅读材料:
1、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写给日本驻英国公使的信中说:
“国内政局越来越紧张,用通常手段已不能使这种混乱平息下去.但是要开
战也还不能不找个由头. ”
2、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
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设问:
① 材料1日本所需的战争“由头”是否找到?是什么?
② 材料2说明了什么?
已找到;
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挑动战争的契机。
说明日本蓄意制造中日冲突,刻意发动战争。清朝政府寄希望于欧美“调停”,不认真备战。甲午中日战争战况战争爆发
时间:
标志:1894年7月25日;
丰岛海战(日本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清廷政策
李鸿章:
西太后:避战求和,消极抵抗;
万寿庆典,力主和解;甲午中日战争战况第一阶段:1894年7月至9月
平壤战役:
时间:
策略:
结果:
后果:
黄海战役:
时间:
战况:
结果:
后果:1894年9月;李鸿章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贻误战机;左宝贵中弹牺牲,叶志超弃城狂奔;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本土;1894年9月;大东沟遇袭,丁汝昌迎战;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与官兵同沉;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却令“避战保船”;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左宝贵甲午中日战争战况第二阶段:1894年10月至1895年4月
辽东战役:
日军进攻:
清军表现:
旅顺惨案:
威海卫战役:
时间:
概况:
结果:陆路——越过鸭绿江,进占九连城;
海路——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聂士成、徐邦道率部抵抗;
赵怀业、龚照玙临战脱逃;1895年初;丁汝昌请战,李鸿章禁战“违令出战,虽胜亦罪”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旅顺惨案
日本侵略者占领旅顺后,对当地的和平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
1、日军“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
无完肤始已”.
2、《重修万忠墓碑文》记载:“我同胞之死难者凡二万余人.”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也承认说: “在这次屠杀中,不管是老人,妇女,还
是儿童,都没有放过,整
个城市人口屠杀后仅留下
36人,那36人是为了掩埋
尸体而保存下来的。”
3、西方报刊对此发
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
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
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
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
的真面目.”甲午中日战争结局战争结局: 清政府惨败。

丰岛海战
1894-7平壤战役
1894-9黄海战役
1894-9威海卫战役
1895-1辽东之战
1894-10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纵容默许 B、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C、朝鲜东党起义 D、清政府消极避战



黄遵宪诗作:“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
水。”诗中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
A、黄海战役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12课堂训练BD 1894年清政府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
A、李鸿章“避战保船” 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
C、北洋海军临阵脱逃 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黄海大战后,有人曾赋诗赞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
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诗中所赞的人物是…… … ( )

A B C D
34课堂训练AA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