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9 20:5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120分钟 120分)
一、阅读鉴赏(50分)
(一)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完成1、2题。(9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去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6分)
答: 周瑜儒雅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一剪梅 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4.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②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9分)
浣 溪 沙①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②。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早期作品。②轻阴:暗淡的轻云。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B )
A.“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深春的绿树繁花之中,诗人却感到寥廓落寞的情景。
B.“重帘”一句写任凭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C.“弄”字赋予“细风”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
D.最后一句“梨花欲谢”一语双关,将景物描写与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6.“倚楼无语理瑶琴”一句蕴含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感情,请结合整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倚楼无语理瑶琴”一句蕴含了女主人公由愁苦满怀到情思缭乱的复杂感情。为排遣愁绪,女主人公凭楼远眺,希望从中寻求慰藉,但室外的景象反而增添了苦恼。“理瑶琴”是她借以破除孤寂、诉说愁怀的下意识动作,反映了她心有所感、情思缭乱的心绪。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3分)
  材料一: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南非受访者选择了“敦煌舞(飞天)”“孙悟空”“中庸”,巴西受访者选择了“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差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
组别
初级难度
中级难度
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
孙杨
莫言
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中庸

中国艺术形态
篆刻
古琴
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
西湖
川滇金丝猴
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汉服
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
丝绸之路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时,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认识中国文化符号的比例中是最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高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
B.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
C.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要拓展国际交流,加快文化传播。
D.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型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会展现魅力,也会因差异而产生障碍。
B.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C.从材料二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情感、价值观等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
D.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被世界广泛认知。
9.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途径。(7分)
答: ①注重文化推广的方式,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②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与针对性,强化传播的对象化。③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政府要制定规则,让中国人走出国门去传播中华文化。 ?
(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雨霖铃》中描写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的句子是: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2)《水龙吟》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 无人会 , 登临意 。”?
(3)《声声慢》中用乐景衬哀情,以花反衬自己因悲伤而面容不堪的句子是:“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 ?”?
(4)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词是:“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二、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天堑  酹月(lèi)  好时辰  羽扇纶巾(lún)
B.暮霭  一蓑(suō)  断鸿声  遥岑远目(cén)
C.次第  玉簪(zān)  梧桐雨  无语凝噎(yī)
D.珠玑  纱橱(chú)  狒狸祠  户盈罗绮(qǐ)
1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
例句:都门帐饮无绪
A.嬉嬉钓叟莲娃    B.多情自古伤离别
C.大江东去 D.樯橹灰飞烟灭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D )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14.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进行修改。(5分)
通  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6月23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1) 照顾到 改为 满足 ;?
(2) 打算 改为 计划 ;?
(3) 剩余的钱 改为 余额 ;?
(4) 拿走 改为 领取 ;?
(5) 抓紧时间 改为 及时 。?
15.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6分)
答: 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入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店内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
三、写作表达(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1)四川一地市级高考状元,北大生物系毕业后到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究生。但是,这位天之骄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他6年前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12年没有回家过春节。
(2) 2018年腾迅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群体中,有52%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而在46岁以上的父母中,有49.2%的父母把微信看作是与子女交流的主要渠道,其中有36%的父母会认真看孩子所发的每一条朋友圈。
对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命题材料以小见大,反映当今亲子关系问题。第一则材料是个例,亲子关系表述为“糟糕”,行为是“拉黑”和“12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儿子对父母隔绝、逃离,甚至抗争。第二则材料是共性,大部分年轻人屏蔽父母,拒绝把日常生活展现给父母看,不愿意父母干预束缚,或者不想让父母担心等,而父母期盼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思想状况,此举表达了他们的关心和爱。两则材料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亲子(双亲和孩子)关系存在的问题。?
立意参考:
(一)理解和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1.从年轻人的角度:隔绝和“屏蔽”伤父母心,尊重、理解、原谅才是缓和矛盾的成熟方式。2.从父母的角度:把握好“心理边界”,不探寻孩子的隐私。改变包办、管控型传统的教育观念,放下身段,更加民主和包容,相信孩子独立生存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静候孩子的成长。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少对子女的依赖等。3.从双方的角度:(1)尊重父母和子女文化差异,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寻求适当沟通方式。(2)用科学的方法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击破亲子之间的无形墙。(二)新时代,应该构建新型的亲子关系。(三)“屏蔽”无可厚非,“屏蔽”不代表不孝,不可忽视年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个性发展需求。子女有权选择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