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品课件+作业课件+电子版教案(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品课件+作业课件+电子版教案(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9 21:35:10

文档简介

16* 《汤姆·索亚历险记》
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他,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孩子; 他,也是一个具有男子气概的孩子; 他,就是汤姆·索亚。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小说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主要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马克·吐温小时候家贫,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领航员,立志“以船员终其身,愿死在机轮旁”。当时轮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通常以12英尺水深较为安全。当水手们喊出“两倍6英尺水深——Mark Twain”时,处于高度警觉的掌舵手就有了安全感,可以放心驾驶了。
你知道马克·吐温笔名的来历吗?
这段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开始写文章,频繁地发表文艺作品。为了纪念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他就选用了水手们常喊的“马克·吐温”这句话,作为发表文章的署名。
梗概 墓地 木筏 贝琪
倒毙 保佑 吹嘘 寡妇
褴褛 溺水 措施 杰克逊
脏兮兮
多音字

( )奇怪
( )奇数

( )他俩
( )伎俩


liǎ
liǎnɡ
无赖
凶悍
嫁祸
溺水
游手好闲
落荒而逃
衣衫褴褛
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
懒惰成性,不爱劳动。
指撒泼放刁,不讲道理的人。
转移灾祸、罪责等。
衣服破破烂烂。
沉入水中。
凶暴强悍。
默读梗概部分,画出文中出现的名字及人物身份。
汤姆·索亚:
乔奇、班恩、吉姆、哈克:
哈克的父亲:
乔埃:
彼得:
贝琪:
撒切尔夫妇:
波莉:
人物及身份
小说的主人公
汤姆的小伙伴
酒鬼
强盗、杀人凶手
酒鬼、被冤枉为杀人凶手
汤姆的同桌
贝琪的父母,撒切尔先生是大法官
汤姆的姨妈
结合梗概部分,说一说:本文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
五次历险
默读课文,找一找:汤姆经历了哪五次历险?每次历险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这些历险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第一次历险:
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
结果:
胆量得到了检验
目睹了一场斗杀
第二次历险:
汤姆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
结果:
他们在小岛上过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
镇上的人们到处寻找他们。
在第二次冒险之后,文章写到了彼得案的审理,在审理时,汤姆和哈克出庭作证与上文中的“相互发誓决不开口”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害怕的汤姆和哈克能够站出来为弱者说话,说明良知占了上风,也说明了汤姆和哈克的正义与勇敢,他们也因此得到了小镇上人们的认可。
第三次历险:
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
结果:
听到两个强盗的“秘密”。
第四次历险:
汤姆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
——真正的历险
结果:
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出口,安全回家。
洞口被封,强盗乔埃困死洞中。
思考:在写汤姆和贝琪找到出口回家后,为什么还要提到“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伏笔:写汤姆的话是为下文交代乔埃的结局作铺垫,这样的写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第五次历险:
汤姆和哈克再次洞中寻宝。
结果:
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通过这些历险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阅读精彩片段,说说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失踪后人们心情悲痛
回来后的喜庆场景
讲述山洞历险经过
汤姆看望伙伴
在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时候,远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琪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呢?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整整一分钟,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的情景,那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细节描写传神
说说精彩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是什么?
语言描写生动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如何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侧面烘托
人们丁丁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幽默的语言
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
惊险的历程
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
精彩片段


















































































































































鬼屋寻宝
讲述山洞历险经过
墓地试胆量
荒岛当“海盗”
失踪后,人们悲痛
回来后,人们喜庆
魔克托尔山洞迷路
找到金币
冒险的天性


















































































































































敢于探险
足智多谋
有同情心
有正义感
五次历险
海底两万里
推荐阅读书籍:
推荐指数:
《海底两万里》一书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
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
把这本书介绍给你的朋友,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16*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汤姆·索亚历险记

1.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了解本文作者及故事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关注人物的命运。通过品析、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进一步感悟文章主旨。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培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2.品析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本课的难点。
3.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录音,故事梗概录音。
2.《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片段,本课重点句段及相关问题投影。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外国名家的作品,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学过他的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吧!
2写作背景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一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此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疏通字词。
3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的结果是什么?
——挖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
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
——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5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
——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
——虚惊一场。
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
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
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
——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作者不愧为文学大师,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
——六个“怎样”,五个“如何”。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汤姆具有杰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并完成读书推荐卡。
读书推荐卡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
精彩情节
推荐理由
五、作业布置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这篇小说很有特色,跟以往不同的是在梗概后面加了个精彩片段赏析。所以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了解梗概内容,初知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片断,感悟文章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紧抓历险对教材的梗概部分进行梳理: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这样梳理内容一目了然。
2.精彩片断的赏析中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部分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这时学生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夸张的特色。
3.小练笔: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来。
感受不足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学生会说不来,所以引导的痕迹太重了。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来了。那么后面的设计“小练笔”就不会成为虚设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