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9 22: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学习目标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雕刻印刷术作品
中国最早最大最精之雕版墨印填色珍品。辽代版画《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木刻版印着色立幅中时代最早、幅面最大、刻印最精的作品。 精美细腻的经头画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活字印刷制版步骤
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胶泥
刻字烧制
字模排字
固版印刷
拆版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有关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
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
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活字印刷术的贡献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王祯《农书》插图)   活字放在轮盘内,排版时,人可坐在轮盘旁边,随意转动轮盘拣字,大大提高了排字效率。木活字铅活字传播过程: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及传播过程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在指南针应用之前,我们怎样识别方向?北斗星太阳大树汉·司南  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南特性制成的指南仪器。《韩非子·有度》云“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正)朝夕(指东西方向)”。王充在《论衡》中说:“司南之杓[sháo],投之于地,其柢[dǐ]指南。”《韩非子》封面指南车——指南车史料研读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思考:材料一、二中航海时对指南针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
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相关史实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思考:请根据说一说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炼丹引爆图(明代)
炼丹炉鼎炼丹炉(仿汉代)火药的发明跟道教有关硝石块硫磺块木炭块唐朝时说一说
(1)为什么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中,并由此发明了突火枪、火铳等枪炮武器?
(2)火药除了应用于军事外,还应用于哪些领域?
(3)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的历史影响?宋元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战争接连不断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推动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造纸术 13世纪阿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小组交流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3)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
(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发达的中外交通元朝交通线路图元朝驿站发达的驿站史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想一想: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
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与血液网络,对维持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陆路交通发展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目的),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③元代陆路交通范围更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海路交通发达 a.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b.宋海路多条航线: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了大都的繁荣。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影响: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宋元时期科技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指南针:
司南—罗盘火药:宋突火枪—元火铳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和驿站海路:海上丝绸之路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指南针:
司南—罗盘火药:宋突火枪—元火铳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和驿站海路:海上丝绸之路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
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
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A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
“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