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
世界近代现代史国际关系
【知识链接】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二、两次世界大战(略)
三、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巴黎和会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 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 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四、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
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影响: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六)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七)世界贸易组织: (八)亚太经合组织:
【测试平台】
一、选择题
1.“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无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2.小明收集到一张有关巴黎和会参加者的历史照片,你能猜出谁肯定不在其中吗( )
A.美国总统威尔逊 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D.苏俄主席列宁
3.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的一场著名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 )
A.北非登陆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不列颠之战
4.下列事件都是发生在二战中的重要事件,不能体现联合国间协调行动的是( )
A.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援助被围困英军 B.莫斯科保卫战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D.诺曼底登陆
5.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这次大战”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干涉俄国十月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1929年经济大危机
6.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 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④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矗立在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8.二战中,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A.德国、日本、意大利
B.意大利、德国、日本 C.意大利、日本、德国 D.德国、意大利、日本
9.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两极化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的建立
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1.虽然当今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
A.合作与发展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合作 D.民主与进步
12.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为( )
A.欧盟实力增强 B.中国实力增强 C.日本实力增强 D.加拿大实力增强
13.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所包括的特点有( )
①冷战局面结束,苏美争霸不复存在 ②世界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③新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④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一位当代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三: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胜国瓜分殖民地”是通过什么会议进行的?在该会议上主要签订了哪个条约?它的签订有什么影响?
⑵材料二中的“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什么条约造成的?请说说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材料三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个“和平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个“和平制度”?
2.阅读下列材料:
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胡锦涛讲话
请回答(1)材料中“那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中胡锦涛认为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请你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各一重大战役。
⑶时光飞逝,“那场战争”已经结束70年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3.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年份 1870年 1900年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占世界工业产量的比重 32% 10% 13% 23% 18% 7% 16% 31%
占领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3 4 1 2 3 4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的暴行令人发指。
材料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到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面对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欧洲政治家清醒的认识到,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的利用欧洲的资源,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材料一反映出这些国家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状况?从而引发了什么后果?
(2)分别举出“二战”中,德、日法西斯的一例典型暴行。
(3)依据材料三概括出,促使重组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述20世纪欧洲发展的轨迹。
4.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了什么体系 (3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等26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 》,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后,“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分别成立了 组织、 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随着东欧剧变、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心愿。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将如何肩负这一历史使命?
5.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请回答问题:
(1)二战后,国际关系并不和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什么政策
(2)为建立睦邻关系,促进世界和平,新中国在50年代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万隆会议上,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3)为维护和平与繁荣经济,中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2001年,中国在上海承办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会议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你能谈一谈有哪些因素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C 6.D 7.C 8.B 9.D 10.D 11.B 12.A 13.A
1.(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影响:同其它协约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非选择题2.(1)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苏联卫国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亦可)(2)中国:台儿庄战役;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其他符合题意的战役亦可)(3)符合题意、积极向上、发人深思等均可。
3.(1)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2)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或屠杀犹太人;日本南京大屠杀。(3)政治因素:欧洲支离破碎;为摆脱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为缓和民族矛盾;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经济因素:经济衰落;为更好的利用资源;重振欧洲经济。(4)由对抗走向联合。
4.(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2)联合国家宣言;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华沙条约(华约)。(3)苏联解体;一超多强。(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具有忧患意识、国际意识,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等。(只要能表达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
5.(1)冷战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APEC(答上海合作组织也可)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宗教纷争;民族矛盾;地区冲突;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答出任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