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测试题
(120分钟 120分)
一、阅读鉴赏(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节选,完成题目。(12分)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评说和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D )
A.父爱与母爱的不同是由父母在社会、经济乃至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决定的。
B.鼓励孩子求援,溺爱孩子,让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不利孩子成长的,这样的母亲绝不是“好母亲”。
C.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如封建时代皇帝选择接班人的标准就依照“父爱的原则”进行的。
D.弗罗姆是从人的生物性上分析父爱与母爱的,是大胆而科学的。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人们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不同,父母角色也不会易位。
2.选文第1段中的“最初几年”应该指孩子成长的哪个年龄段?与1段中父亲“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相对应的“一个极端”是什么?(4分)
答: ①按照作者观点,“最初几年”应该指孩子8岁以前,特别是指6岁以前。②是指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自然渊源,母亲所代表的自然世界,是孩子的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
3.第3段中的“这种情绪”具体指什么?(5分)
答: 就是指前面那种“惶恐不安”的心情,即不相信生活,缺乏生活的安全感。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目 送
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C.“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5.文章的题目是“目送”,作者分别记叙了哪两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目送”?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二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
6.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有什么深刻含意?(6分)
答: ①第一次:表明儿女并不属于“我”,他们是“我”生命的延续,由“我”而生,“我”可以给他们亲情和爱,但却不能左右他们的思想,也无法控制他们生命的过程。②第二次:表明父母的生命历程并不能按着“我”的想法行进。他们给予了我们亲情和爱,却常常不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来回报。③作者采用重复的手法,意在着重表明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开始、成长、自立、逃离、衰老、终点,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法预设,无法阻止,无法追逐。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徵授御史。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撤还,关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
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崇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梁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的对抗更为急迫,梁永的手下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衡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竭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辞职回乡。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译文: 与其骚扰乡邻,征税征到鸡猪身上,还不如明确告知天下,稍微增加田赋,共同帮助完成修建宫殿的工程。 ?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译文: 不久奸臣张讷肆意诋毁讲学的各位大臣,因为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是为首人物,于是余懋衡等被削除了官职。 ?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点 绛 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12.词尾“连天芳草”一作“连天衰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分)
答: (1)“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2分)烘托了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2分)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2分)?
(2)“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2分)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2分)?
二、语言应用(25分)
1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离开卓家之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卖酒, ,过着相亲相爱的快乐生活。?
③早餐和健康 ,所以为了健康,我们必须改掉不吃早餐的习惯。?
A.休戚相关 举案齐眉 休戚相关
B.休戚相关 相濡以沫 休戚与共
C.休戚与共 举案齐眉 息息相关
D.休戚与共 相濡以沫 息息相关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
A.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参与制定国际发展议程等倡议。
B.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
C.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D.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15. 学校举办关于“人类是否将毁于科技”的辩论赛,下面是正方的发言,请针对正方的观点,替反方拟写一段辩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运用举例论证,70~110字。(4分)
正方: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悬顶之剑。人类对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副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
反方: (示例:)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来解决。科学家曾经预言,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到21世纪初人类将面临能源危机,而现在,新能源的开发,使这种恐慌荡然无存。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管教孩子,避免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有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父母,第二道防线是学校,① 最后一道防线才是司法 (关键词:司法) 。在当代社会,由于流动、留守等原因,一些家长监护未成年子女的功能在弱化。② 如果学校这一道防线也不夯实(关键词:如果学校……防线不夯实) ,那就只能期待司法变成“超级父母”了,而这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去对付“熊孩子”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校管教功能,让孩子在学校就能被管好,不让问题“出校园”。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权威,③ 有必要的约束与惩戒手段(关键词:惩戒)。(每点2分) ?
17.下面是一段介绍中医的材料,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5分)
医药学是人类医疗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医因深受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在世界医学体系中显得特色鲜明。中医认为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统一体,特别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整体观。因此,它没有西医那么细致的科室划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还有可能“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中医还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同一病症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药方,而有时候不同的病症却会用相同的药方,这种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神奇特色。在传统中医那里我们往往看不到各种检测仪器,医生也不让我们去进行各种化验检查,他们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综合分析,归纳症型。在具体治疗时,中医灵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手段,最终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答: 中医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遵循辨证施治原则,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使用多种治疗手段。 ?
18.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后,再接着仿造两个比喻句,句式要与前一句相同,意境要与前一句一致。(4分)
你(无名英雄)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你不是 鲜艳的花朵 ,而是 托着花朵的一片绿叶 ;?
你不是 金灿灿的黄金 ,而是 熔炉底下的一块黑炭 。?
三、写作表达(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就像是传说中伊甸园的乐土,吸引着人们不断地追寻。其实,何必把眼光放得那么高、那么远呢?回头来找一找,千里之外的一封家书,挚友间一个会心的眼神,困境中的一只陌生而温暖的手……幸福随时会伴着你。
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有何感想?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幸福是没有具体标准的,它需要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体验去界定;幸福也没有深浅、大小之分,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形容生活、境遇称心如意。但词典的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具体到人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人们的理解就有价值高下种种不同了。物欲、权欲、金钱、享受是真正的幸福吗?为什么古今中外志士仁人把为人类献身、为科学献身视作最大的幸福呢?为什么革命者视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为最大的幸福呢??
若写议论文,应注意辩证分析,可搜集哲人睿语、古今中外名人事例,论点应集中,论证不可泛泛而谈。若写记叙文,比如可写曾经对置身其中的幸福漠然不觉,在经过一次巨大的变故或挫折后懂得了幸福的意义,从此学会了珍惜幸福,创造幸福。应注意选取典型事例,注意叙事的“磊落跌宕中又插入闲情”,注意描绘与刻画具体形象。抒情文最适合,难在能不能感人,要含情、动情,写感情的丰富性、复杂性。可用自身经历的事情说明对幸福的理解,写幸福随时都在身边,可以去发现幸福,但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创造幸福。也可编述寓言故事,虚构微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