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为什么?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农村;农业国;农业生产落后解读视频材料播放《新中国档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 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的劳动状态。“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材料二:“农民碗里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20户人家,19户常年外出乞讨”
材料三 小岗村破旧的民居情景再现:改革前,农村
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有什
么弊端呢?人民公社化;农民没有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问题探究: 小岗村的情况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村普遍状况。小岗村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农民是如何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呢?请看视频《新中国成就档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
目的:
开始地点:
形式:
中心环节:
前提、基础:
意义:
人民公社化体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39页 激发···带来···提高···乡镇企业···坚持土地公有制中 国 农 村 改 革 第一 村总结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调整?×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农民私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公有公有公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业发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开始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力提升 从上面农村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认识?认识:(1)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关注民生。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国有企业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什么?情景再现改革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跨国公司是怎样炼成的? 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不合格的库存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 几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今天全球营业额上千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这样的变化是得益于什么政策?海尔集团—城市改革的典型改革开放 纽约总部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认识:改革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是对 企业进行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
中心环节是增强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僵化的生产模式。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国有
企业活力积极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
2.形式:
3.意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史感悟 学习本课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不断地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课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随堂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B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唱词)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