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年 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课 (题目):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总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主 备
一、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阅读《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知识,原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
2、过程与方法:比较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学法指导:
阅读法:仔细、认真阅读全文。
比较法:比较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识图法:阅读《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2、难点:所学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3、知识点: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1、得名:元谋人因被发现于 而得名。
2、年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万年。
3、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 。
二、北京人
1、生活年代、地点:距今约 万年至 万年之间,在北京西南 地区,生活着一种早期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
2、使用工具:北京人使用 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我们称之为 时代。
3、火的使用
(1)使用:北京人使用 火来烧烤食物,取暖御寒,照亮洞穴,驱赶野兽,保护自己。
(2)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早期人类的 ,促进了早期人类 和 ,是
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
4、集体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凭借简陋的工具,通过
和 这样的生产劳动,艰难地维持生存。
三、山顶洞人
1、时间、地点:距今约 万年,在 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种早期人类,由于他们的遗骨化石是在 顶部的洞穴中发现的,因此被称为“山顶洞人”。
2、生活:他们掌握了 和 技术,能够 取火。
五、课前准备:阅读全文,按学案内容完成预习。
六、课堂训练:
(一)达标反馈
1、看一看: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在地理上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议一议: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二)延伸拓展
3、想一想:如果没有火,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三)巩固练习
4、看一看:观察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比较一下,两者的前额、眉骨、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5、山顶洞人在生产和生活上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6、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象并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年 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课 (题目):第2课 原始的农耕社会
总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主 备
一、课程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我文化的特征。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住房特征;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了解新石器时代相对旧石器时代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根据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归纳、总结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在洞穴和丛林中生活的人们,来到了平坦的原野之后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体会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生产和生活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这是我国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体会早期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
三、学法指导:
阅读法:仔细、认真阅读全文。
比较法: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了解新石器时代相对旧石器时代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心灵感知法:通过想象,感受在洞穴和丛林中生活的人们,来到了平坦的原野之后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体会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生产和生活的不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产和生活。
2、难点:对于“农耕文化”这个概念的理解。
参考: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3、知识点: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社会
一、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地点、时间: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 县河姆渡村,距今约 年,是
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2、使用工具:已使用 石器,被称为 时代。他们已学会制造 ,人们用他们来烧饭或储物。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广泛种植 (世界最早),饲养猪、狗和 等家畜,使 成为可能,村庄随之出现。
4、建筑:已经盛行高架的 式建筑,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 。
二、半坡社会
1、时间、地点:半坡遗址发现于陕西省 市的半坡村,反映了距今约 年的半坡社会的风貌,是 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2、经济生活: 是主要的经济生活, 也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比重。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主要食物是 (世界最早),还有白菜、芥菜。还饲养猪、狗等家畜。
4、生活用具: 是半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在它们上面,还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人认为这是我国早期的 的雏形。
5、社会组织形式和居住:居民按 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生产和生活集体,这就是
。他们的住房大多是 ,适应了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三、大汶口居民的文化
1、得名:大汶口遗址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市的 而得名。
2、年代:现在发现的130多座墓葬,反映了距今约 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
五、课前准备:阅读全文,按学案内容完成预习。
六、课堂训练:
(一)达标反馈
1、看一看: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主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是什么?
3、想一想:在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受到江南水乡地理条件的影响?
(二)延伸拓展
4、说一说:半坡遗址的窖穴中发现这么多的粟说明了什么?
5、想一想:“熏陶”、“陶冶”这样的词,和陶器制作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练习
6、想一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7、说一说:大汶口墓葬中随葬品的不同,说明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8、温故知新:下列农作物中,哪些是我国最早种植的?
A、 水稻 B、小麦 C、玉米 D、粟 E、蔬菜
9、问题探究: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