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0 10: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著名都市北宋 开封南宋 临安宋元时期的商业发达,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 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更是热闹非凡。2、大相国寺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该寺历史悠久,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傀儡戏舞剑杂技2.瓦子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瓦舍勾栏,又称瓦子、瓦市、瓦肆,或者干脆简称“瓦”,是宋时遍布天下的市民娱乐中心。瓦舍勾栏在宋朝城市的分布极广,几乎每一个城市都会有若干处供市民娱乐的瓦舍勾栏。
北宋末的东京城内,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桥瓦子、新门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州西瓦子等瓦舍,以位于东角楼街的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最大,这三大瓦舍中,有大大小小五十余座勾栏,以及数十个看棚,其中“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现代城市的剧场、体育馆,容量也不过于此吧。各瓦舍勾栏天天都有演出,游人“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杂剧说书舞蹈演奏皮影戏相扑南宋:南宋临安也一样。《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原因:两宋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日趋繁荣,人口不断向大都市聚集。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人口最多时,都超过百万。市民需要娱乐,百戏杂技艺人流落到民间要养家糊口,这样市民阶层接纳了百戏杂技艺人。3、杂剧:
形成于宋代,元朝兴盛。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吹口哨和舞蹈杂剧陶俑吹笛和击节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想一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春节 4、节日源自两宋的习俗,那些习俗流传下来了?燃爆竹拜年挂彩灯赛龙舟吃粽子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大家熟知的词牌有哪些?念奴娇、满江红、永遇乐、卜算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浣溪纱、渔家傲、醉花阴、破阵子……2.代表流派与作品(1)豪放派 豪迈奔放、雄浑壮观《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婉约派 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如梦令》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婉约派词人前期:多写自然风光、景物
   和个人离愁
后期:多写对故国的怀念代表作:《声声慢》《醉花阴》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辛弃疾(1140-1207年),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元曲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血染白绫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元曲四大家”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关汉卿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学两司马 作者 朝代 作品 体例内容司马迁司马光西汉北宋史记资治
通鉴纪传体编年体黄帝到汉武帝战国到五代课堂小结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勾栏和杂剧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课堂练习1、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B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委婉、细腻、清秀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C 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B4.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 《声声慢》 B 《资治通鉴》
C 《念奴娇》 D 《窦娥冤》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