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 45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年--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56年至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②国民大革命;③抗日战争的胜利;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135 B. 145 C. 134 D. 235
【答案】B
【解析】略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列选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C 邓小平南巡讲话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并展开竞争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史实。我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所以,本题的B项目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误的选项。故选B。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经济法
【答案】C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其他一切法律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宪法。
故选:C。
本题考查宪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宪法的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
③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①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②香港和澳门回归和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时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就实行的。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的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影响。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内容“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变化的原因是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的描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ABC.都是1950年代的事件,不合题意;
D.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题意。
故选D。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农业集体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①1950年至1952年,全国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近三亿的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还免除了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③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农业的调整。
重点识记对农业调整政策的内容与影响。
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个体经济的改革
C. 外资企业的改革 D. 城市面貌的改变
【答案】A
【解析】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最早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党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内容。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故选C。
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背景与人物为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他说的“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这段话反映了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而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是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后才出现的情景,这在1984年的中国不可能出现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前的状况,可用排除法解答。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A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选项。现在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我国当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当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 开放港口城市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步骤是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D符合题意;AC也是对外开放的表现,但在建立经济特区之后;B项更符合题目描述的第二、三个阶段。故选D。
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汕头
【答案】C
【解析】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厦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和对外开放时期建立的经济特区。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主权归属不同 B. 社会制度不同 C. 经济政策不同 D. 外交政策不同
【答案】B
【解析】它们最大的区别是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本题掌握解析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相关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重庆市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D. 内陆省会城市
【答案】C
【解析】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重庆市属于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相关史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 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寻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两者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A项,坚持中心城市暴动是俄国走的革命道路。B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不是两者的共性,C项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只是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也不是两者的共性。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共同点。
识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内容及其共同点。
“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D
【解析】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指导思想”,注意准确识记中共十五大与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南方谈话的正确认识有
①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邓小平南方讲话内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鼓舞了中国人民大胆干事创业的勇气。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可排除,故选A。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答案】C
【解析】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故选:C。
本题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党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决定实施三步走战略的会议是(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布署.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识记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内容.
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
A.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A
【解析】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故选:A。
本题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依托,考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史实。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
A. 新发展理念 B. 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
【解答】
C.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C正确。?
ABD.由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新建设特色主义社会相关知识,旨在考察学生理解能力。
【解答】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指,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①②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
ABD.依据所学可知,③错误,故排除ABD。
?故选C。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
A. 贫穷与富裕的矛盾
B. 中华民族复兴梦与美国霸权主义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现如今,我国科技生产力技术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成体系,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注意题目强调的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的重要性,创新的重要性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解答】
A.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与变革都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
B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说法错误,故排除BCD。
?故选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下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转折之路】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 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光明之路】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
?????????????????????????????????????????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改革开放。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小岗村) ;深圳。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5)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的严重失误。依据时间推算,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原因基础上。所以极端主义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又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的严重失误,依据时间推算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确认识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题干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可以判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开放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通过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我们可判断出邓小平采取的措施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变得富裕起来。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所以第一扇“窗”指的是深圳。
(4)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问题。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党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这一道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5)本题是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根溯源】
材料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开放窗口】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识明。
【交往窗口】
材料三:观察如图:中国加入世贸易终签字仪式
如图所反映的事件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展望未来】
材料四: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少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可知,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据材料二“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可知,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据材料三“中国加入世贸易终签字仪式”可知,中国加入世贸易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据材料四“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可知,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学生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作答。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请回答:
(1)图一所示的典礼是哪一次典礼?在此典礼上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历史内涵。
(2)上图二被世人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请列举两例这位伟人的历史功绩。
(3)请在以下三位人物中选取一位,并说一说在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是如何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答案】(1)图一所示的典礼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在此典礼上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历史内涵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2)图二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3)习近平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题干图片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其中的典礼,结合所学图片判断是1949年开国大典。其中的内涵,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回答历史内涵: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2)本题考查邓小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判断该图片是邓小平,其功绩结合所学解答:邓小平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3)本题考查伟人继承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题目,选择其一即可。结合所学,习近平继承和发扬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现:习近平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已成为中华民族当下最为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京歌《中国梦》节选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四?? 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说一说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哪些梦想?(举一具体例子说明)
(2)根据材料二,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指出材料三中“两个一百年”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4)据材料四,归纳“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答案】(1)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航天梦、科技梦等。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3)1921年、1949年。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入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的行动指南。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了航天梦。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科技梦。
(2)本题考查的是实现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可知要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3)本题考查的是“两个一百年”的相关知识点。: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第一100年,开始于1921年,第一个一百年开始于1949年。
(4)本题考查的是四个全面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可知“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入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的行动指南。
第4页,共14页
第5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