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9-05 05:49: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分析教材】
本课讲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三大斗争,即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稳定物价、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重要巩固措施,而抗美援朝则是在军事上对政权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这些斗争不仅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赢得了民心,还为下一步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对整个新中国的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学生】
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与实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有目的查找、整理资料,进行初步的调查,并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课前可指导学生尽量多渠道地准备材料,教师也应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可运用材料解析、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搏的能力。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提高阅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
1、土地改革的进行
2、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介绍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是这时的人民政权仍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比如物价不稳定,农民土地问题还没解决,另一方面,美军将战火燃到鸭绿江边。如何巩固政权,消除内忧外患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到的。
(设计意图: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了今天上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大体上的了解,使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更好进行。)
二、学习新课
1、稳定物价
情景一,给出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上的困难。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逐渐向国民党不利的方向民展,国民党反动派感到末日不远,他们开始将金银等贵重物品劫往台湾。这是国民党逃跑时所劫走金银的统计表。
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两个简单的图表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示了新中国初期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从中了解新中国政府要处理好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巨大困难。
情境二:提问:面对这些情况,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米粮之战的胜利有上面意义?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整理材料的能力回答问题。这部分属于小字部分不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只要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可。
2、农民翻身解放
情境一:指导学生看书,建议以谈话形式展开学习:
说一说我国现在农民生活情况。
提示:从住房、耕地、衣食、教育等方面谈。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乃至国民党统治时期,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提示:无地、少地,租种地主土地,繁重的地租、劳役,苛捐杂税,剥削沉重,生活贫困等。
假如你是生活在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请写出你人生经历的一件大事,并谈几句当时的感受。
提示:经历了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消灭了地主,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了主人。
④造成这三个时期农民生活不一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是否拥有土地。说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要性。
⑤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⑥农民开始走上幸福之路。你认为这次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的发展具有怎样重大意义?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并以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以学生扮演土地改革时期农民的情境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土地改革对农民的意义。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情境一:播放歌曲: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让学生说出同这首歌相关的历史事件。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进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设计意图:以歌曲形式开始这一小节,可以舒缓之前的学习紧张,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下面内容的兴趣。
情境二:展开一场小的辩论赛,题目:“中国该不该出兵”
1、 学生先阅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知识
2、 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正方:中国应该出兵。反方:中国不该出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对学生的辩论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到,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教师在辩论结尾进行总结。
情境三:结合抗美援朝形式图,以及课文内容,简要介绍抗美援朝的经过。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更加的直观,让学生更容易记忆。
情境四:在抗美援朝过程中,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请同学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并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提问:听了这么多的感人故事,同学们觉得哪个场景最震撼?哪句话最让你感动?你们感受到志愿军身上有着什么样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讲解、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志愿军们身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从三个方面进行的。第一:稳定物价,既稳定了人心,也稳定了政权。打击了投机商,让人民看到人民政权的力量。第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也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使我国获得了建设国家的安定环境。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小组辩论、歌曲播放、讲故事、看图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
【板书设计】
一、稳定物价
1、背景: 国民党留下烂摊子
投机商囤积商品
2、过程: 米棉之战 人民政府:运用经济手段 抛售
物价稳定
投机商:破产
3、 意义: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理天下。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
1、背景:贫农、雇农、中农:人多地少
地主富农:人少地多
2、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开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结果:无地少地农民分到土地
4、 意义:①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除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③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④积极支持国家建设,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三、抗美援朝
1、原因: 美入侵朝鲜
美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美越过中朝边境,威胁我国安全
2、开始时间:1950年10月
3、目的 :支援朝鲜
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
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
维护世界和平
4、总司令:彭德怀
5、 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6、 历史意义:维护和平
提高中国国际威望
中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7、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