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56-1976)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
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
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
贡献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背景:三大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意义: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1、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对主
要矛盾
落后的农业国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
第一对主
要矛盾
我国的实际情况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1)时间、地点:
(2)概况:
(3)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当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的国情
1956年,在北京召开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
2.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乘风破浪》
材料一: “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表现: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②后果: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③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
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工业上:大炼钢铁
小高炉群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使得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展开,全国近亿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大炼
钢铁
为 实 现 钢 产 量
1070 万 吨 而 奋 战!
以 钢 为 纲 ,
全 面 跃 进!
工业
——大炼钢铁
农业上:虚报产量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河北省安国县娄底乡卓头村小麦亩产5103斤。
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社,亩产小麦7320斤。
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一颗“早稻高产卫星”是每亩36900多斤。
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放的一颗“中稻高产卫星”亩产130000多斤!
河北徐水县正计划放几颗“高产卫星,一亩山药120万斤!一颗山药500斤。
——1958年《人民日报》
(亩产稻谷13万斤是个什么概念呢?把这些稻谷摊放在一亩地里,足有20多厘米多高!合每平方米195斤)
农业——虚报产量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
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真是进了共产主义了”
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都吃的一样
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越大越公: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
1959年10月至1960年4月,信阳地区的大批农民饿死,称之为信阳事件。当时信阳地区所属的18个县市,有15个县市出现了大批农民非正常死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自然灾害严重
导致了什么后果?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启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3)国民经济调整
①表现: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
②成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
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七千人大会
这次会议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国情分析不够
缺乏建设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原因:
教训:
2.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天灾
人祸
人民公社化运动
自然灾害严重
“大跃进”
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
调整(八字方针)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摘自《文化大革命简史》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中国应优先解决什么问题?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抓阶级斗争
由此可见,导致文革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清华红卫兵宣传破四旧
1.原因:
2.时间:
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966年夏——1976年10月
3.动乱局面
毁文物
烧古籍
拆匾额
拆寺庙 斗和尚
(1)红卫兵运动
大字报满天飞
3.动乱局面
3.动乱局面
(2)批斗“走资派”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批斗文学人士
4.结束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4.结束
——“四人帮”
(“文革”结束的标志)
(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欢庆粉碎“四人帮”
审判席上的“四人帮
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叶剑英与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上
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5)影响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6)启示和教训
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
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巨大成就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
大革命”
课堂小结
2.失误
1.良好开端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时间
主要任务
意义
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模范人物: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3.成就和
模范人物
知识巩固
1.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D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的严重失误是( )
A.浮夸风
B.整风运动
C.大炼钢铁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