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
1.某海岛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曲线所示。后来该岛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进化后翅长度情况的曲线是图中的( )
A B C D
2.下表为某国家两个品种松鼠的具体信息。分析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灰松鼠的体重通常比红松鼠重,是因为灰松鼠的食物种类多
B.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C.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的生殖能力强、食物种类多
D.灰松鼠种群增大,红松鼠种群减小,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4.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了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异。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生;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种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定向的
C.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 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5.下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没有降到0的原因是:甲虫中本来就有抗药性个体
B. 曲线的上升是通过甲虫和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两种杀虫剂的使用使甲虫获得了不同的抗药性
D. 杀虫剂对甲虫起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6.一位科学家每年9月都对同一块草地上的蜗牛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有的蜗牛都是同一物种,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其他没有条纹。画眉鸟吃蜗牛。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年份
草地覆盖率(%)
贝壳有条纹(只)
贝壳无条纹(只)
1981
29
47
24
1982
26
35
23
1983
6
3
34
1984
97
34
10
1985
96
40
15
1986
8
7
41
1987
98
69
12
A. 在草地覆盖率较高的环境中,蜗牛贝壳有条纹是保护色
B. 用自然选择理论能合理解释表格中的数据结果
C. 研究中仅发现1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
D. 贝壳有条纹是有利变异,贝壳无条纹是不利变异
7.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
A.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 B.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C.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D.增强苍蝇的免疫力
9.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10.由于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致使一些致病细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生素使具有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 B.耐药细菌的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的强
C.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诱导产生了耐药细菌
11.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大多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
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
步骤2
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
步骤3
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
步骤4
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
步骤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至第三代
步骤6
统计数据如下表:
昆虫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绿色昆虫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
20
5
15
4
12
2
(1)步骤1中最开始放入房间的绿色昆虫和灰色昆虫种类相同、大小 ,这是因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有 不同。?
(2)第三代中, 昆虫的幸存者较多,这是因为昆虫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 ,有利于昆虫躲避捕食者,而获得更大的 机会。?
(3)生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这种学说是英国生物学家 提出的。?
12.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长颈鹿的进化历程中, 为其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2)从图A可以看出,古代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长颈鹿的祖先发生了 。?
(3)图B说明当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
(4)从图C可以看出:食物对长颈鹿的变异个体起到了 作用。?
(5)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能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能 环境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异是可以 的。
13.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下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① ② ③ ④
(注: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2)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
(3)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__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______,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稻飞虱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喷洒杀虫剂吡虫啉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吡虫啉还会沿着_________不断积累,最终会危害人体健康,用_____________方法控制这种农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D 7.A 8.C 9.B 10.D
11.(1)D
12. (1)相似 自变量(被研究的因素) (2)绿色 一致(相似) 生存和繁殖
(3)自然选择 达尔文
自然选择
内容
前提
过度繁殖
动力
生存斗争
基础
遗传变异
结果
适者生存
13.(1)化石 (2)变异 (3)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 有利 (4)选择 (5)适应 遗传
(2)变异 (3)选择 适应性 自然选择 (4)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