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结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巧,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创作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掌握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的一种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和表现方法。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
(1)环保作品欣赏(歌曲、文章、环保知识、宣传画,flash动漫作品、漫画等)
(2)环保作品,根据西方美术大师的作品讲解超现实主义作品的美术技法。(时空重组、变换材质、异形同构、比例逆反、自由悬浮、模糊物象等)带给人们新奇的视觉感受
3、在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方法的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对应的学习评价可重点关注学生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方法,结合环保主题,可以体现学生对于环保的独立思考及艺术表现的尝试。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进行艺术的表现。
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的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境意识。
学生尝试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探讨与宣传工作。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欣赏和讨论绘画技法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把美术课堂作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的概念、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培养学生根据主题表达的主题的特定需要,对应选择、综合、转化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本课为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结合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学生去教会有困惑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就在跟上老师的思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3.提出悬念,利用绘画作品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如西方超现实主义作品和我们平时的看到的作品的不同,这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联想,探讨这几种绘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4.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选择易于控制的绘画的技巧进行艺术构思的表现,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授课年级:初中一年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是怎样的呢?看完《拯救地球》,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千的,让我们来畅所欲言的说一说你看完以后的感受!?
(这样的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