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汉画 —— 版画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意汉画 —— 版画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10 17: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创意汉画 —— 版画篇》
汉画像石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是汉代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江苏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之一。
版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版画入手,作为对高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人点,让学生在趣味版画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领悟,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 ?※?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纸版制作浅浮雕及水印制作过程,激发创作热情,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汉画像石是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带领学生使用卫生纸做版,用单色拓印的方式来表现汉画像石,是一次有趣的尝试。使用材料简单,适用范围广,内容可简可繁,伸缩性强。课堂上,欣赏与制作并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汉画像石的内容、形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特色】
1、新颖性——用柔软的卫生纸做版水印,来表现坚硬的汉画像石,具有独创性。
2、广泛性——此教学设计拿过来即可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课堂,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实用价值。
3、趣味性——此教学设计欣赏与动手结合,学生亦动亦静,充满了探索性,在在不知不觉中,作业成果令学生惊喜。
【教学重点】
操作要掌握要点,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成功完成制作,调动并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有所感悟。
【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卫生纸、毛笔、墨汁、汉画像石拓片、电教课件???????????????????? 学生准备:卫生纸(普通型)、毛笔、墨汁、宣纸、水、胶水(液态)。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渲染情感,奠定基调:
师:……徐州汉画像石馆。有同学去过吗?
生:谈谈观感。
师:现在让我们亲自去看一下,一起去追寻古人留下的痕迹,探寻家乡古文化艺术的奥秘吧!(边放录像边讲解. --- 课件要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录制,既要有汉画像石整体图像,又要有与讲解其表现内容、艺术风格、雕刻技法、构图布局等相对应的典型有趣的图像,再配以古典的富有汉韵的背景音乐,将学生不知不觉拉入一种情境。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进行环境创设,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记忆会更长久。)
二、循序渐进,变序导趣,悬念突起:
?
1、为了更好的欣赏它,研究它,人们制作了许多汉画像石拓片(播放拓片欣赏)学生欣赏拓片。----- 学生感到很新奇,刚刚欣赏了具有质感的汉画像石,又看到了由此制作的黑白效果的拓片,学生对此尤其是拓片了解并不多,所以感觉新奇,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2、师:老师这有一幅朋友送的拓片,咱们一起来看看(展示真正的汉画像石拓片)拓片既具有汉画造型的美感,而且它的黑白两色还独具魅力。----- 欣赏了课件上的拓片,再展示一件实物,感觉直观,印象加深。
师:你知道拓片是怎样制作得来的吗?
生:讨论作答……
3、课件展示汉画像石拓片的制作过程----- 短短的十几秒钟就使
学生对拓片的由来一目了然,许多学生都会自然的“噢”出声来。
???
4、师:展示教师作品 ----- 学生看到此时展示的拓片定势使然,自然以为肯定是用刚才的方法制作的。教师说采用了新方法,猛一个转折,悬念油然而生。
生:探究、讨论。
三、揭示谜底,尝试制作,重点突破:
(一)制作过程:
????? 1、起稿?????????? 2、取卫生纸?????????? ?3、浸湿、捏干???????? 4、刷胶
???? 5、取纸?????????????????? ?6、粘纸?????????? 7、做好的纸版?????? ?8、涂墨
?? 9、涂墨完毕???????????? 10、覆纸??????? ???????? 11、拓印????????? 12、完成
师:(在学生充分研讨过后)老师现在就做给你们看。(边播放教师制作录像边亲自示范)----- 揭开悬疑,制作展示。
(二)制作要点:
a、画草图 ----- 无论面对何种年级的学生,初次制作造型都求简勿繁,一定要找汉画像石中既典型又简洁的形象。
b、刷胶水 ----- 学生应大胆操作,一定要使用液体胶水,多而厚地涂抹。
c、贴造型 ----- 首先,纸要浸湿、捏干。然后将捏干的纸团拉扯的尽量厚薄均匀且尽量成片,不要成一个个纸球。高中学生可以尝试着将胶掺入,把人物的面部等细节处尽量做出来,效果会更好。学生在之后的操作中,手法会逐渐表达自如,随心所欲。
d、涂墨 ----- 纸是潮湿的,所以墨刷上去不会很快干掉,不必涂太多,要刷匀,刷全。
e、拓印 ----- 将宣纸附在制作好的纸版之上,可以用卫生纸团或软刷在上面轻轻的按压,使之拓出自然的肌理。固定住纸的一边,随时可以揭起来查看效果,及时改进。
四、学生制作,兴致盎然,体验快乐:
学生作品:
五、展示作品、自评自赏、小结收获:
六、回顾,延伸,升华认识
……关于(创意)汉画有很多(方法),有的用素描的形式,有的用剪纸水粉等形式,今天我们又尝试了一种新的形式……
※? 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制作产生的不同的效果,给同学们全新的视觉享受,为汉画像石注入新的生命力。
【教学特色】
1、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易备。??????????????????????????????????????????? 2、制版、脱胶的方式特别适合表现汉画像石填充式的满构图,底色可据所需随意变换,作品各具特色。??????????????????????????????????????????????? 3、制作过程极富富有情趣,学生学习兴致高。
【教学难点】
汉画像石造型浑厚,形象概括,非常适合用脱胶的形式表现,就像黑白图案一样,着重掌控好一些细节处的留白。
【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胶水、水粉颜料、刷子、笔、盆、水、电教课件???????????????????? 学生准备:胶水、水粉颜料、刷子、笔、盆、水、纸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
???? 1、起稿??????????????????? 2、挤出水粉和胶水????????????? ?3、混合
??? 4、涂在留白处????????????? 5、填涂完毕????????????????? ?6、刷层油画颜料
????? 7、涂满整张纸??????????????? 8、放在水中洗胶???????????? ?9、完成
要点提示:?????????????????????????????????????????????? ?????????
1、注意胶和颜料的比例4:1???????????????????????????????????????????
2、上胶:在需要留白的地方用水粉笔沾胶(用水粉掺胶水)刷,晾稍干。????????
3、刷底色:选所需油画颜料,涂遍满张稿纸,覆盖画稿,注意将色涂匀。???????????????????????????????????????????????????????????????
??? 4、将画纸放进清水盆中,用小刷刷去水胶,原涂胶处就成留白,一张单色版画作品完成。
二、导语
我们曾经欣赏过汉画像石及其拓片,汉画像石的造型饱满、概括,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此方法表现一下汉画像石画的韵味呢?
三、学生制作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颜色作底色????????????????????????????????????????????????????????????????????????????????????????????????????????
四、作品赏析:将作品悬挂晾晒,学生离开座位拍照,存入学生美术成长记录袋。
※? 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汉代的艺术特色,弘扬历史文化遗产。?????????????
2、通过泥版制作浅浮雕及水印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泥版雕刻、印刷等过程,体会汉风汉韵及泥板水印的独特乐趣。
【教学难点】
了解汉画像石中动物造型特点,了解阴阳雕刻,用雕刻水印的方式再创造。
【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泥、汉画像石拓片、电教课件???????????????????????????????
?学生准备:泥、各种雕刻工具、笔、颜料、纸、水
【教学过程】
一、玩泥:
师:泥巴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特性,感受一下你手中泥巴的性情吧!
今天我们用泥来表现什么呢?------ 人人都有游戏心理,因此通过玩泥,使学生了解泥质,体会泥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欣赏:
1、(播放课件)了解汉画像石,欣赏汉画像石中有趣的动物形象拓片,与现实形象比较,师生共同总结其造型特点。
三、新授:
1、教师展示自己的拓印作品,比较汉画拓片的制作及版画的印制方法,启发学生摸索自己制作的方法。
2、泥板水印的制作方法:
1 将泥摔成所需的形状,注意厚度,便于雕刻。
2 用铅笔等工具在泥上造型。------- 线刻、块面、
挖留、印模。
3 刷色 ------ 单色,色浓,干湿适度。
4 印刷 ------ 可采用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纸进行压印、磨印。
四、学生制作(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以浅浮雕形式刻版,拓印。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特别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设计制作。
五、作业展示、讲评、拓展:
将学生雕刻的泥版及水印作品共同品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