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检测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检测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10 16: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说,属于(  )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C.类比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解析:选B 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所以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故选项B正确。
2.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解析:选C 运动员在跳高时,要看人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此时人不能看成质点;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时车轮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就没有车轮的边缘可言了,此时车轮不能看成质点;轮船的大小相对于海洋的大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时,可以忽略轮船的大小,能看成质点;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转动的情况,不能看成质点。综上所述,答案选C。
3.下面关于质点的正确说法有(  )
A.计算火车通过站台的时间可把火车看成质点
B.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可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C.蚂蚁很小,可把蚂蚁看成质点
D.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解析:选D 计算时间需要用到火车的长度,不能将火车看成质点,A错。翻滚前进的运动员的不同部位运动不同,不能将其视为质点,B错。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它是否能视为质点的条件,C错。地球的大小远小于它与太阳间的距离,此时的地球可看成质点,D对。
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B.只有选好参考系以后,物体的运动才能确定
C.同一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D.我们平常所说的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解析:选BCD 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它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故A错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故B正确。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若以不同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故C正确。当以地面为参考系时,楼房是静止的,故D正确。
5.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大地 B.太阳
C.滑板运动员 D.步行的人
解析:选C 由于运动员和摄影师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以运动员作为参考系,摄影师是静止的,所以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但由于背景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背景相对于摄像机也是运动的,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C正确。
6.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作为参考系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作为参考系的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作为参考系的
解析:选C 选项A中的研究对象是“水”,流下三千尺,故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该选项错误;选项B中的研究对象是“潮水”,扑面而来,是以观察者为参考系,该选项错误;选项C中的研究对象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该选项正确;选项D中的研究对象是“国旗”,是以地面或旗杆为参考系的,该选项错误。
7.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曲线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直线运动
解析:选C 从飞机上看,就是以飞机为参考系,由于下落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与飞机相同,所以看到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即做直线运动,A、B两项均错误。从地面上看,就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这时物体除了竖直向下的运动,还有水平方向的运动,其轨迹为曲线,如同在地面上某一高度水平抛出的一小石块的运动轨迹,故C项正确,D项错误。
8.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系(x轴),在画该坐标系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交通亭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系上有A、B两点,A的位置坐标为xA=50 m,B的位置坐标为xB=-3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边50 m处 ②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边50 m处 
③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边30 m处 ④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边30 m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因A点位置坐标为正值,B点位置坐标为负值,由题给条件可知,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边50 m处,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边30 m处,故D正确。
9.地面的观察者看雨滴是竖直下落的,坐在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
A.水平向前运动 B.水平向后运动
C.倾斜落向前下方 D.倾斜落向后下方
解析:选D 乘客是以列车为参考系看雨滴运动的,雨滴在下落的同时还相对列车向后运动,故乘客看到的雨滴是倾斜落向后下方,D正确。
10.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角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 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画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解析:(1)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从O到A运动了10 m,从A到B运动了5 m,其轨迹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5 m,5 m),B(5 m,0)。
答案:见解析
11.如图所示,一根长0.8 m的直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规定向下为正方向。
(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 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
(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
(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对位置坐标还是位置变化有影响?
解析:(1)由于杆长0.8 m,OB为0.2 m,题目给出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A=-0.8 m,xB=-0.2 m。
A到B位置变化为xB-xA=-0.2 m-(-0.8)m=0.6 m。
(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A=0 m,xB= 0.6 m。A到B位置变化为xB-xA=0.6 m-0 m=0.6 m。
(3)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
答案:(1)xA=-0.8 m xB=-0.2 m 0.6 m
(2)xA=0 xB=0.6 m 0.6 m
(3)位置坐标
1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  )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解析:选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我们以地球为参考系,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即以地球为参考,太阳绕着地球自东向西转。若飞机以太阳相对地球转动的速度飞行,即飞机也自东向西飞,则飞机上的人看到的太阳是静止的,不升也不降;若飞机的速度比太阳自东向西转的速度大,则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太阳相对于飞机自西向东运动,即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若要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效果,则需要飞机傍晚时以较快的速度自东向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