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独自一人被困于一座孤岛上,你会怎么做?
努力求生
自暴自弃
如何求生?
15*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小说是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三百年前,有一个苏格兰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他在岛上生活4年多,最后被救回英国。
作家笛福根据塞尔柯克的故事,塑造了鲁滨孙这一全新的英雄形象,作者借鲁滨孙的英雄故事,歌颂了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精神。
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鲁滨孙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辛格顿船长》等。
梗概 畏惧 桅杆 简陋
圈养 泅水 苦闷 斫痕
畜养
圈养
知足安命
聊以自慰
饲养动物。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放在圈里饲养。本文指鲁滨孙把山羊放在圈里饲养。
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听课文朗读,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说讲了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自读梗概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
按鲁滨孙历险的__________来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件事。
时间顺序
遇险上岛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默读梗概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关于鲁滨孙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这一段写出了鲁滨孙怎样的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介绍鲁滨孙的特点——喜欢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下文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
航海
冒险
不惧危险
荒岛历险作铺垫
不甘平庸
敢于冒险
追求自由
不畏艰难
结合梗概3—7段,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住
困难
解决办法
在山坡上搭帐篷
需要容身之处
吃
打猎,捕鱼,蓄养动物,种植粮食
食物很快吃光了
安全
插杨柳桩子,分开圈养羊群
恐惧野人,怕野人会吃掉他
思考:鲁滨孙为什么要把帐篷建在山坡上?
鲁滨孙把帐篷建在山坡上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要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二是要能够看到____,便于____,好早日脱离孤岛。
适合自己居住
有水源
有树阴
防野兽
海面
求救
默读5、6段,关于鲁滨孙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反映出鲁滨孙什么特点?
鲁滨孙想方设法解决了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特别是__________,这一切说明了鲁滨孙________,与第一段______,反映出他的________,表现出鲁滨孙______________。
粮食的获得
不怕困难
相呼应
丰富的生存经验
聪明才智
默读第7段,从杀野人、救“星期五”的行为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滨孙?
速读课文“精彩片段”部分,说一说“精彩片段”大致在“梗概”所记述的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
精彩片段所记述的故事情节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生活状态
面对现实的思考
精彩片段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采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________、____
____,且含有大量细腻逼真的________描写,增强了小说的______。
所见所闻
所想
所做
心理活动
真实性
思考:鲁滨孙为什么将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排列出来?
鲁滨孙在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是__
____________。正因为这样,鲁滨孙才逐渐清醒地________________,使自己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
自己两种心态的对比
思
想进行的斗争
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安身立命
在困难中找到安慰与满足
知足安命
乐观向上
从鲁滨孙列举的好处与坏处清单中,你发现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从鲁滨孙的清单中,可以看出鲁滨孙将好处列举得比坏处多,这说明了鲁滨孙已经逐渐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
以乐观积极
的心态去面对目前的处境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把好处和坏处对照着看,这是鲁滨孙__
________,是他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能使自己______________,从绝望中看到__________,从而得到__________,获得坚持下去的__________,这也是他能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八年的主要原因。
总
结的教训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理智地面对现实
希望的火花
内心的安慰
勇气和信心
梗概
《鲁滨孙漂流记》
喜欢航海和冒险
荒岛
历险
海上遇难
建房定居
蓄养种植
救“星期五”
精彩片段
生活状态
理性思考
不畏艰险
乐观向上
获救回国
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谈一谈。
鲁滨孙在荒岛上的这种坚强、自立的精神,是他生存的秘诀,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学会坚强、执着、拼搏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我们应该把自己磨炼成像鲁滨孙那样能克服任何困难,不畏艰险的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根据意思写词语。
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
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 )
不生长草木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 )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 )在这样的处境中,( )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2.课内阅读。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即使
也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鲁滨孙怎样
的心态?
表现了鲁滨孙知足安命、积极乐观的心态。
学溜冰
3.课外阅读。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
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学会独立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也是我们的人教版六年(下)的一篇课文。课文由“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份组成。
《课标(2011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结合教材的特点与《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教学设计成“读书交流会”:教师开发个性化学习卡片,请班级读过此书的同学结合卡片进行名著解读。这种设计旨在于激发全班同学读此书的热情。
结合“梗概”开发的学习卡片
一、一颗不安份的心
1.笛福是( )人。
2.在鲁滨孙的心底却埋藏着一颗种子——从小就一心想出洋远游四海。这句话说明了鲁滨孙虽然生活在 ,却 。
二、出海!出海!
1.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目的地是哪里呢?( )
*在这次航行中,他的经历是( )的。最终,鲁滨孙终于从温特顿岬角登上了陆地。
*吃够了苦头的鲁滨孙本来可以从此处回到家乡赫尔,但是最终他选择了一条道路——踏上了一艘驶往非洲海岸的船,要去几内亚!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这一次的航行,他用大概40英镑的玩具和其它小玩意儿,换回了300英镑!鲁滨孙俨然成了商人和水手,懂得了怎样赚钱,学会了航海的一些数学知识和方法,记航海日记和观察天文。这是鲁滨孙一生的冒险活动中( )的一次航行。
2.鲁滨孙想着可以这样一直赚钱,当他再次出海时,开始屡遭不幸,被( )的海盗俘获,在海盗船长的家里当了两年的( ),后来凭借一只能储藏食物的长舢板逃离了,历尽艰险,得到过善良的( )的帮助,千方百计才弄到一些( ),还险象环生地射杀了一只奇怪的( )……终于在一位好心的船长帮助下,鲁滨孙踏上了( )的海岸。
3.你还记得摩尔小孩“佐立”吗?介绍一下他吧!
4. 1659年9月1日,这个日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三、荒岛生活
1.“要是读者知道我是怎样制造这些陶器,一定会认为我又可怜又可笑……”鲁滨孙怎样制造陶器的呢?可以画一画,配上文字说明他制造陶器的过程。
2.召开一个鲁滨孙的养羊经验推广会。请你介绍一下经验吧,不过先写个提纲,是好办法!
3.28年零两个月加19天,从这个时间我想到了
4.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那么久,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制作一张鲁滨孙荒岛生活大事记吧!可以以年份为依据,也可以事件重要程度为依据;或者制作一个鲁滨孙发明创造一览表。
这个学习卡片配合“梗概”教学,是对名著的补充、完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鲁滨孙漂流记》
1.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积极地与命运抗争,向命运挑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理。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感悟人生的真理。
1 课时
一、设疑谈话,引入新课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本领。同学们,我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让我们去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谋得生存的!
2介绍作者和小说的时代背景。
笛福(约1660—1731),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他早年经商,破产后,开始从事写作,以写政论和讽剌诗著称。当时,有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拋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笛福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写了续篇,借以歌颂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勇于冒险的个人奋斗精神,肯定了劳动的伟大价值。《鲁滨孙漂流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以第一人称和日记、回忆等形式,真实地描写了人物的行动、环境和细节,突破了当时文学规范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开始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笛福在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其中有《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梗概,了解大意。
(让学生认真地自读梗概内容,边读边想,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2再快速默读更改部分,了解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说说鲁滨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概括。)
小结:主要写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把他训练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名船长,终于回到英国。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汇报结果:
A.住——用木头和船帆搭帐篷。
B.吃——打猎、捕鱼,养羊、种粮。
C.安全——防御。
D.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想一想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勇敢坚毅、积极乐观、聪明能干等)
3阅读精彩片段,思考片段中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自己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想“好处与坏处”的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并能把自己的不同见解和全班同学交流。)
说话练习: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说一句话。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记叙了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独自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课文按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叙述,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塑造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紧紧围绕重点段落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之后,从“悟”字发,体会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懂得在厄运面前,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地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的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