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0 20: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自主学习导航: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探究】
问题

探究
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提出背景
具体内容
正式确认
历史影响
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的时间:
2、人物:
3、1954年,周恩来访问 和 ,分与 、 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
5、意义:
印度
缅甸
尼赫鲁
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底
周恩来
时间地点
会议主题
会议特征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历史的抉择:何去何从】
【情景再现:周恩来发言】


求同
存异


历史遭遇相同:
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1.发展国家经济 2.维护民族独立
3.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和平、独立、发展经济
攻击中国
会议本来是什么航向
偏离的航向指什么
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动脑筋:
重回航向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意义】



万隆精神





一条外交新政策
三国总理齐声明
四字方针定万隆
五项原则促和平
本课小结
两个国家表敌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识记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一个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道一次会议:
万隆会议
牢记一位伟人:
周恩来
明确一项方针:
“求同存异”方针
【思维拓展】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下面两幅外交图的对比,你得到什么启示?
1901年中国同美德英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016年习近平与美、德、英、法等国领导人共同探讨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 朱德 B 毛泽东 C 陈毅 D 周恩来
慧眼识真
A
C
D
4、在5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大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 万隆会议 ② 日内瓦会议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