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太祖时期,蒙古北元政权仍对明朝构成威胁,互不交往。明朝对外关系主要是对海外国家推行睦邻友好、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的明显结果;泛指国际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领域。
第一篇章 友好交往显国威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以及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读图整理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文莱读图整理1405-1433年七次刘家港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起止时间 明成祖读图整理比较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从人类航海活动看,如何评价郑和的远航活动?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力雄厚等。材料一:史书记载明太祖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当时明朝经济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材料二:明初造船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材料三:明人《顺风相送》中已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几个指南针一起运用于确定航向。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具备哪些条件?先进造船技术指南针广泛使用郑和杰出的领导(根本原因)论从史出(五)小组合作面对茫茫大海,进行史无前例的航行,如何远航?1.远航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2.远航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远航后到达目的地有哪些活动?七次航行,前后28年,作为远洋航行总指挥官的郑和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六)活动感悟从到达目的地的活动,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译文) 皇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舟师运载大量礼物回赠他们,是为了宣扬我们中国的道德文化,与他们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
①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明朝的国威(主要目的)
②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六)活动感悟连一连:将邮票和所反映的主题连起来 B、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A、郑和受到非洲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C、郑和到了阿拉伯,把我们国家的丝绸和瓷器送给了当地的人民,传达了我们的友谊。根据邮票内容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郑和船队载着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以及大量金银货币,很多时候是用于慷慨送礼。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以政治目的为主,厚往薄来,经济效益低下,国库开销过大,难以持久,错过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16、17世纪,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出于追求财富和传播宗教的目的,在地里大发现的推动下来到了东亚,寻找殖民点。坤舆万国全图亚洲的日本国内动荡,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海盗,不断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夺,倭寇成患。明朝中期"土木堡之变",其国势便开始由盛转衰,至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人祸致使国力衰退。自明武宗以来,明朝皇帝多昏聩,不理朝政。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中国的水师及沿海卫所官兵士气涣散,各级官吏贪污腐败,逐渐弱化了明军保卫海防的战斗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明朝对外关系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外患内忧下的明朝中后期第二篇章 保家卫国海波平明朝中后期,立国之初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受到外来势力的不断冲击,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武装抢劫就是典型。戚继光临危受命,率军英勇作战,平息倭寇,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一)倭寇成患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一)倭寇成患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史》卷二百十二《戚继光传》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临危受命。为了击退倭寇,戚继光做了哪些准备?(二)戚继光抗倭招募、整顿军队鸳鸯阵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二)戚继光抗倭严格训练、操练阵法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戚
继
光
像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答: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材料研读(二)戚继光抗倭鼓舞士气、严明纪律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广东(二)戚继光抗倭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二)戚继光抗倭人心向背军队策略指挥1、“人心向背”:
是反侵略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2、军队:
纪律严明,战斗英勇,同时军民配合,同仇敌忾。3、策略: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4、戚继光:
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材料中的“我”指谁?
2.我的愿望实现了吗?
3.通过“我”的事迹,并结合材
料,你认为“我”有什么品质值
得学习呢?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三)名垂青史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三)名垂青史反抗外来民族入侵明朝的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睦邻友好、积极开放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前提目的概况意义反侵略卫家国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性质国家实力强盛衰退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和海外国家友好往来,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当国家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入侵时,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人民财产安全。第三篇章 大国外交展新篇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第三篇章 大国外交展新篇材料二: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把沿线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第三篇章 大国外交展新篇1.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说说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似之处?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较郑和下西洋有哪些重大发展?航线、到达的范围、主要活动、意义等方面。构建一个全面合作的战略平台;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等。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各国的和平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第三篇章 大国外交展新篇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