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琪罗( 1475-1564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巨人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那罗蒂·西蒙尼(Michelangelo?di?Lodovico?Buonarroti?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哀悼基督 高178厘米 1498年 云石 梵蒂冈 圣彼得的大教堂米开朗基罗《大卫》作品鉴赏《大卫》给你的第一
感受是怎样的呢?滑稽,显示不出人体的美感作者: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时间:1501—1504年
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
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大卫》简介
说说米开朗基罗《大卫》和前人作品有何不同? 展现出一个成熟、俊美、健硕的年轻男子形象。突显出英雄的力量和气魄。这是米开朗基罗刻刀下塑造出的理想形象。大卫动态的创新-----大卫即将战斗的瞬间动作,
摆脱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被缚的奴隶 高228厘米垂死的奴隶 高228厘米1513—1516年
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摩西
1513—1516年作
大理石,高255厘米
藏于罗马文珂里教堂《晨》《夜》《暮》《昼》只要世界上还有苦难和羞辱,睡眠是甜蜜的,要能成为顽石那就更好。一无所见,一无所感,便是我的福气;因此别惊醒我。啊!说话轻些吧!
米开朗基罗遗言: 在我刚刚对艺术有点入门的时候,我却要死了。我正打算创作我的真正的作品哩! 把我的灵魂交给上帝,把躯体交给大地,把财产交给近亲达芬奇一)回顾前几节,导入新课:1)大家都还记得读小学,知道有一个小孩画鸡蛋故事的课文吗?大师(达芬奇)========画几年鸡蛋2)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总让
达芬奇画鸡蛋呢?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说明:要想成功,就需要积累经验,多观察常思考,如果你打牢了基础,必定会成大器!) 3)达.芬奇成功的秘诀? (在所有鸡蛋中,
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神
秘
自
信
的
微
笑请说说:油画《蒙娜丽莎》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从何而来?到底是否在笑?还是似笑非笑?谈谈你的看法? 坐姿优雅,笑容微妙,
背景山水神秘幽深,
感情丰富,外形端庄的妇女。猜想一?猜想二?表情:人物:时觉舒畅温柔、时觉严肃、时略含哀伤、时显讥嘲。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引来各式各样说法和评价。画中人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为了维持丽莎的微笑,画家动用了智慧的脑袋,为她讲故事,还请了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妇。
当她用目光注视着这位鼎鼎大名的画家时,一颗能容无限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脑袋映入眼帘,像是暂留人间的神,与终日见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间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光彩,腼腆、调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来了。灵魂深处的奥秘,被观察敏锐的画家一下子抓住了。《蒙娜丽莎》猜想一:ARTS SCHOOL蒙娜丽莎:幻想自己能学鸟在天空自由自在
飞翔的感觉而露出梦幻的笑容。《蒙娜丽莎》猜想二: 《蒙娜丽莎》其他猜想: 500年来,有关画中主人公的身份和性别就众说纷纭,有人说蒙娜丽莎是男性,有人说是意大利天才达芬奇的自画像,有人说她是达芬奇的情人或说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她怀念母亲的化身等等……
总之,蒙娜丽莎的微笑被认为是世上最高深莫测、最易引发遐想的微笑。这是种神秘而自信的微笑。 ARTS SCHOOL《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请说说《最后的晚餐》)请
找
出
哪
一
个
门
徒
最
有
可
能
出
卖
耶
稣
?犹大
(出卖耶稣)耶稣约翰彼特小雅各托马斯平行透视法----近大远小 《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
达芬奇运用「透视法」创立空间,就是两条铁轨或道路在远方逐渐聚合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达芬奇透过天花板、挂毡、地板勾勒透视线条,所有线条汇聚于基督头部,即画面正中央,线条明快清晰,形成一种对称、协调。《最后的晚餐》草稿图平行透视法----近大远小 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基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基督身上。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势,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拉斐尔 拉斐尔·圣齐奥(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画家、建筑师。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为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ARTS SCHOOLARTS SCHOOLARTS SCHOOLARTS SCHOOLARTS SCHOOLARTS SCHOOLARTS SCHOOL 《雅典学派》在雄伟庄丽的大厅里,汇聚着人类智慧的明星,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学派的杰出学者、思想家,古今同堂,自由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可谓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天才智慧的精华。
画面构图宏大,视觉中心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画了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
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我们欣赏这幅巨作,如同进入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这个思想领域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展开的。他们两人从遥远的历史走来,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壁画《雅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