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七 律
到 韶 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执教者:柳晓红 无题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七 律
到 韶 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3.感受诗人心中的壮志豪情。诗词学习五步法
一、 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再读诗,晓写法
五、背诗文,巧拓展
一、知诗人,解诗题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水调歌头·游泳》《浪淘沙·北戴河》。朗读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泽东诗词》。1925年11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后又组织农会。1927年1月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度回到韶山,组织农运工作的同志开座谈会,听取党支部的汇报。以后由于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回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离开韶山,在湘西掀起了秋收暴动,随后就率领起义农民上了井冈山,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直至解放以后1959年6月才回到韶山。在家乡住了两天,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这首七律就是25日深夜写成的。诗前有一段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选入教材中,二十八字的小序精简成七个字。
二、抓字眼,明诗意
离别家乡已经太久了,一切都显得有些恍惚,然而时间不可逆转,三十二年离乡背井难以弥补诗人恋土怀根的人之常情,不免由衷地发出感叹。咒逝川:表达作者痛恨时间过得太快。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斗争是艰难的,残酷的,在反动派对革命同志进行血腥镇压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倒下,相反,红色的旗帜卷起了如火如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因为不怕牺牲,才坚定了信念,以至于产生了敢于把日月换新天,翻身求解放的豪情壮志。 看着远处的稻菽卷起无数重浪花,心头无比欢喜,在夕烟深处走来了无数农民英雄。
喜:欢喜。 稻菽:庄稼。
英雄:劳动者。夕烟:暮色。。
三、想意境,悟诗情 想象一下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用“我从 中,感受到了 ( )”来回答。三、想意境,悟诗情首联是概述,写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引起诗人无限的回忆。
颔联紧接上联,诗化、形象地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展现了一个斗争激烈的场面。
颈联,承上启下,是全诗的重点,含义深刻。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精神,并且教育和启迪我们: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尾联:这一流水对形象地描写了故乡旧貌换新颜的景象,生动感人。作者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又承“新天”而描写现实社会的美好。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再读诗,晓写法 七 律
到 韶 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一、对比手法
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
五、背诗文,巧拓展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3.感受诗人心中的壮志豪情。总结全课 如今的幸福生活不是一代人的英勇拼搏,而是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结果。我们作为革命的后继者,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好好学习,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业:
1.背诵《七律·到韶山》
2.搜集毛泽东其它一两首诗词,试着运用诗词学习五步法自主学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