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1 21: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7张PPT。1.狗急跳墙
2.草木皆兵
3.画蛇添足
4.朝三暮四
5.开门见山
6.鸦雀无声
7.衣食父母
8.鱼目混珠
9.九牛二虎立 志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咏 蛙 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词,产生于 ,全盛于 ,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 ” ,最初被称为“ ”或“ ”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 ”还有人称之为“ ”。词的常识隋唐宋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乐府诗词的构成: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标题、正文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分类 ①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词的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垫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鉴赏诗词流程
流畅诵读 理解文意 理解感情
背诵欣赏 体会韵味
鉴赏诗词要点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时代、写作背景
把握技巧:推敲词句、体会音韵
捕捉意象、体会情感
展开想象、感受意境“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解题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背景 听录音、朗读字音、词意
上下片主要内容
找出词中意象、重点动词、思路
沁园春 橘子洲 舸 怅寥廓 峥嵘 挥斥 方遒 浪遏 飞舟qìn
júgěchàng liáo kuòzhēng róngchìqiúè北

寥廓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
名词做状语, 向北。感慨、思考。辽阔的宇宙。不平凡的日子。热情奔放,劲头十足。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名词作动词, 视……如粪土。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恰看齐读、找韵脚一、整体感知全词思考以下问题:
1、上片主要写什么内容?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整首词写出了几幅图画?理清思路。
2、上片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构成什么图画?
4、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上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整首词写出了几幅图画?
上片:眼前所见:-------
下片:由景及人:-------景色情感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起句2、词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感情基调?人物:
诗人地点:
橘子洲时令:
深秋基调--豪迈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独立寒秋图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山





万物湘江秋景图图4、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有
什么样的感想?(原文回答)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操《短歌行》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引申讨论引申讨论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5、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提示:自然万物的竞争读上片人类社会的竞争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听同学读下片齐读一遍思考:国家的命运应由谁来主宰?
请同学们认真在词中找答案。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恰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答案看写景忆记事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青年革命者年轻有为
意气风发
才华横溢
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
敢于斗争
蔑视军阀-------承上启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峥嵘岁月图①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②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③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④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⑤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⑥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表层意思:
深层意思: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不畏艰难险阻,投身革命热潮以问作答
呼应上文谁主沉浮?同学少年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中流击水图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答案朗读,看板书,概括中心国家的命运应由谁来主宰?二、理清思路立橘子洲头看万类霜天问谁主沉浮?忆峥嵘岁月(答)同学少年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下阕:
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主题思想:上阕:
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三、鉴赏全词艺术特色。多种对比 形象鲜明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1、写景方面 ⑴、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
⑵、词人是怎样触景生情的?远眺山





万物景 近观仰望俯瞰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 2、上片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漫山红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长空的击鹰、水底的游鱼。(1)“万”“遍”“层” “漫” “百”等词可见
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
(2)“争”“击”“翔”分析,
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
(3) 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1)“看”字作为领字,统领景物描写。(3)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见下图)(4)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2)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 ①层林尽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百 舸 争 流 ③ 鹰 击 长 空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
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击”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之情。“飞”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翔”本用在鸟类,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平淡无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 鱼 翔 浅 底试比较“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竞”写出了万物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
“都”显示了一种状态,体现不出竞争性。2、抒情方面 思考:诗人是如何将情与景融为一体,
做到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自然景物
----
人类社会欣喜--深沉--激昂看-怅-问写景抒情-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①领字3、用词、用韵: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看恰②用词精当而形象,极富表现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独立”看出诗人有所思的形象;“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表现了树林的层层叠叠;“染”字刻画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好像人工染成一样壮美;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则表现出了江水碧绿清澈;“百” 字则写出了船的多;“争”字勾勒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准确地形容出了鹰搏击天空的矫健迅猛;“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样子,犹如飞鸟盘旋滑翔于高空一样。“竞”字则将秋景写活了,写出了秋天的勃勃生机。回顾全词沁园春· 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 景动 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战斗风貌中流击水(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四、巩固与拓展1、试背诵全词。  
2、练习:
毛泽东诗词 中流击水:
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名词。此处象征了作者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激励了革命青年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发扬革命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1935 10
《卜算子?咏梅》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浪淘沙 --北戴河
(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练习探究 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比较鉴赏: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①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湘江秋景图”。 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秋风中蓬勃的生长。湘江秋景图--------优美的文字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十六字令
1934--1935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一
毛泽东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