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验收评估(一) 分子动理论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4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5~8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其中主要污染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即PM2.5(该颗粒肉眼不可见,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以下对该颗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无风的时候,颗粒悬浮在空中静止不动
B.该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
C.布朗运动是由空气分子从各个方向对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D.该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空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选A 悬浮在空中的颗粒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布朗运动,是由于颗粒受到周围空气分子的撞击不平衡引起的,空气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无风的时候,颗粒悬浮在空中仍在运动,选项A错误,B、C正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空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选项D正确。
2.以下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2 ℃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
C.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选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A正确;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错误;在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如果先是分子斥力做正功,后是分子引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的,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D正确。
3.A、B两个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B.B分子始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C.分子力先对B做正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 由于两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即r=10-9 m,则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B分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4.轨道车运行时,车与轨道摩擦使轨道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但轨道的内能不增加
B.温度升高,但轨道不会产生热辐射
C.摩擦生热与摩擦生电一样,都涉及能量转化
D.轨道对车的摩擦力方向与车的运动方向无关
解析:选C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于轨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其内能也增大,A错误。轨道温度升高后与周围环境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其中包括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B错误。从能量转化的情况来看,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轨道对车的摩擦力方向在作为动力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同,作为阻力时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5.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表示斥力,F<0表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势能、动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其中大致正确的是( )
解析:选BC 乙分子从A处释放后先是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乙分子的动能增加,至B点处,乙分子所受分子引力最大,则此处乙分子加速度最大;B点至C点的过程中,分子引力继续做正功,分子动能继续增加,分子势能继续减小,至C点分子动能最大,分子势能最小;C点至D点过程,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但动能不会变为负值,分子势能增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运动方向不变。综合上述分析知B、C正确,A、D错误。
6.在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等于278 K
B.升高5 ℃就是升高到278 K
C.降低5 ℃就是降低5 K
D.降低5 ℃就是降低到268 K
解析:选AC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是T=t+273 K,可见ΔT=Δt,所以升高5 ℃就是升高5 K,降低5 ℃就是降低5 K,B、D错误,A、C正确。
7.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铝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铝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kg铝所含原子数为ρNA
B.1 m3铝所含原子数为
C.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kg
D.1个铝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m3
解析:选BCD 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C对;铝的摩尔体积为V=,所以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0==,D对;因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是,所以1 m3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B对;又因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所以1 kg 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A错。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可能减小
C.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解析:选BD 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大于r0(r0约为10-10 m)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负功,分子势能将增大。若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小于r0的范围内增大,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将减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物体的体积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其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的变化,与分子势能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规律相同,选项C错误;水在0 ℃~4 ℃的范围内温度升高时,表现出反常膨胀的特性,温度升高,体积反而减小,0 ℃的冰体积最大。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由于要放热,而且温度不变,所以水的分子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9.(10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2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
解析: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V=× mL=2.5×10-6 mL
由题图可知油酸膜的面积是41 cm2
由公式d=得d=6.1×10-10 m。
答案:2.5×10-6 41 6.1×10-10
10.(12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
解析:(1)“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步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测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题中的④)→准备浅水盘(①)→形成油膜(②)→描绘油膜边缘,测量油膜面积(⑤)→计算分子直径(③)。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10-6 m3=×10-9 m3,
油酸分子直径d== m≈5×10-10 m。
(3)油酸未完全散开,测得的油膜面积偏小,
由d=可知d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故A正确。
酒精易溶于水,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错误。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算出的油膜面积偏小,
由d=可知d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故C正确。
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求出的纯油酸的体积偏小,
由d=可知d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故D错误。
答案:(1)④①②⑤③ (2)5×10-10 (3)AC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4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深埋于海底和陆地永久冻土层中,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已知1 m3可燃冰可释放164 m3的天然气(标准状况下),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阿伏加德罗常数取NA=6.02×1023 mol-1。则1 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 m3可燃冰可释放164 m3的天然气,
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甲烷物质的量为:
n== mol,
则1 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
N=nNA=×6.02×1023个≈4×1027个。
答案:4×1027个
12.(16分)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 mL,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3 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NA=6.0×1023 mol-1,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试估算:
(1)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
(2)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
(3)一瓶纯净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数。(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为
m== kg≈4.8×10-26 kg。
(2)一瓶纯净空气的物质的量为n= mol。
则瓶中气体的质量为
m=nM=×29×10-3 kg≈6.5×10-4 kg。
(3)分子数为N=nNA=·NA=个≈1.3×1022个。
答案:(1)4.8×10-26 kg (2)6.5×10-4 kg
(3)1.3×102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