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鸽巢问题》教学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鸽巢问题》教学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11 14: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预 案

学科 数学 课题 鸽巢问题 时间 5月10号
教者 班级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重点 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
教法 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等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5支铅笔,笔筒,PPT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意图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三、归纳小结,形成规律。 四、回归生活,灵活应用。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 根据学生学习的困难和认知规律,我在探究部分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数学活动。 (一)实物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通过例1要求通过“把4枝铅笔放入3个文具盒”的实际操作,解决3个问题: 1、怎样放? 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如果只是放入每个笔筒中的枝数的排序不一样,应视为一种分法,并引导其有序思考,为后面枚举法的运用扫清障碍。 2、共有几种放法? 这里主要是孕伏对“不管怎样放”的理解。 3、认识“总有一个”的意义。 通过观察笔筒中铅笔枝数,找出4种放法中铅笔枝数最多的笔筒中枝数分别有哪几种情况,理解“总有一个”的含义,得到一个初步的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放的枝数是最多的,分别是2枝,3枝和4枝。 (二)脱离具体操作,由抽象到数。 通过“思考:把5枝铅笔放入4个笔筒,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由学生直接完成表格,达成三个目的: 1、理解“至少”的含义,准确表述现象。 (1)通过观察几种摆法中最多的文具盒里的数量,让学生在“最多”中找“最少”。 (2)学会用“至少”来表达,概括出“5枝放4盒”、“4枝放3盒”?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入2枝铅笔的结论。 2、理解“平均分”的思路,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 抓住最能体现结论的一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很快知道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是几枝的方法——就是按照铅笔盒数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让最多的笔筒里铅笔支数尽可能少。 3、抽象概括,小结现象。 通过“4枝放入3个笔筒”、”5枝放入4个笔筒”等不同的实例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体验、发现相同的现象,让学生抽象概括出“当鸽子数比鸽巢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入2个物体”,初步认识鸽巢问题。 (三)老师提出质疑 首先设下疑问:“如果鸽子数比鸽巢数多2呢?” 这一层次请学生理解当余数不是1时,要经历两次平均分,第一次是按鸽巢的平均分,第二次是按余下的支数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最多的盒子里枝数尽可能少”的目的。 在学生经历了真实的探究过程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鸽巢问题中最简单的情况:鸽子数是鸽巢的1倍多一些,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要放入2个物体。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的,请学生用这节课学的鸽巢问题解释课始抢凳子游戏,进行首尾的呼应。 生:很有趣。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铅笔和笔袋(文具盒) 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引发思考,该怎样放,有多少种放法,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不管怎样放都有几种放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初步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放的枝数是最多的,分别是2枝,3枝和4枝。 学生通过完成表格,理解至少的含义。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会在“最多”中找“最少” 让生学会用“至少”来表达,概括出“5枝放4盒”、“4枝放3盒”?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入2枝铅笔的结论。 学生理解怎样很快知道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是几枝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较充分地感受、体验、发现相同的现象,让学生抽象概括出“当鸽子数比鸽巢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入2个物体”,初步认识鸽巢问题。 学生理解当余数不是1时,要经历两次平均分,第一次是按鸽巢的平均分,第二次是按余下的支数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最多的盒子里枝数尽可能少”的目的。 学生总结归纳得出:鸽子数是鸽巢的1倍多一些,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要放入2个物体。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让学生回想起游戏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学生通过分析、概括、观察、思考,进一步认识新知,并能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结论。这样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概括问题,总结结论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科学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很快知道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是几枝的方法——就是按照铅笔盒数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让最多的笔筒里铅笔支数尽可能少。 让学生能正确地找出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鸽子”,什么是“鸽巢”, 让学生体会鸽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再让学生应用“鸽巢问题”解决的生活中简单有趣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板 书 设 计 鸽巢问题 问题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