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光+阶段验收评估(一)+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光+阶段验收评估(一)+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11 13: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验收评估(一)光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的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
A.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的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的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的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的长
解析:选C 由n=,n玻>n水,可得:v玻<v水,又v=λf,f相同,波速越小,波长越短,所以光在玻璃中的波长比水中的短,故只有C项正确。
2.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
A.增大S1与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解析:选C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λ,增大S1与S2的间距就是增大d,所以条纹间距变小,A错误;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就是减小l,条纹间距变小,B错误;红光波长比绿光波长长,紫光波长比绿光波长短,所以将绿光换为红光,条纹间距增大,C正确,D错误。
3.有一块玻璃砖,上、下两面光滑且平行,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下面给出的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本题中由于玻璃砖上、下表面平行,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上表面能够发生折射,则下表面一定能够发生折射,又因为有折射就有反射,故D正确。
4.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b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
5.一个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细束蓝光从AC面的P点沿平行底面AB方向射入棱镜后,经AB面反射,再从BC面的Q点射出,且有PQ∥AB(图中未画光在棱镜内的光路)。如果将一细束绿光仍从P点沿平行底面AB方向射入三棱镜,则从BC面射出的光线(  )
A.仍从Q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B.仍从Q点射出,出射光线不平行于AB
C.可能从Q′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D.可能从Q″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解析:选D 将蓝光换成绿光,其折射率变小,在AC面的折射角变大,光路如图所示,可能从Q ″点射出且平行于AB,故D正确。
6.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所示。a、b光相比(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玻璃对a光的临界角较大
C.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
解析:选BC 由图可知a、b两入射光线的入射角i1=i2,折射角r1>r2,由折射率n=知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选项A错误;设玻璃对光的临界角为C,sin C=,a光的临界角较大,故选项B正确;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光的传播速度较小,故选项C正确;b光的传播速度小,且通过的路程长,故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长,故选项D错误。
7.如图所示,MN是介质1和介质2的分界面,介质1、2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n1、n2,一束细光束从介质1射向介质2中,测得θ1=60°,θ2=30°,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
B.光在介质2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光在介质1中传播的速度
C.介质1相对介质2来说是光密介质
D.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E.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波长变短
解析:选ABE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作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所以有n21==,选项A正确;因介质2相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可以得出介质2的绝对折射率大,因n=,所以光在介质2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故B正确;由于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介质2相对于介质1来说是光密介质,故C错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光的频率不变,速度变小,由v=λf可知,光的波长变短,故E正确。
8.如图所示,一束色光从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射入玻璃,穿过玻璃后从侧面射出,变为a、b两束单色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在玻璃中b光的波长比a光短
C.在玻璃中b光传播速度比a光大
D.减小入射角i,a、b光线有可能消失
解析:选BD 由题图可知折射率na<nb,则νa<νb,又由n=得,va>vb,综上得λb<λa,故A、C错误,B正确;减小入射角i,由几何关系可知在玻璃内的入射角变大,可能发生全反射,a、b都可能消失,D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9.(6分)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中央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3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m,则被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
解析:图甲读数为1.130 mm,图乙读数为1.760 mm。
亮条纹间距Δx= mm=0.21 mm。
由公式Δx=λ得:
λ== m=3.15×10-7 m。
答案:3.15×10-7 m
10.(10分)如图所示是用某种透光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________,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入两枚大头针P3、P4,使P3________,P4________,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面相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则该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________,并在图中正确地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解析:折射率的测定原理是依据折射定律n=,利用插针法将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路线确定,从而测出相应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求解出n值。而插针便是利用它挡住物体(大头针)的像,用P3挡住P1、P2的像是为了确定入射光线,用P4挡住P3和P1、P2的像是为了确定出射光线。
由题给条件可画出如图所示的完整光路图,且θ1=45°,θ2=30°所以n====。
答案:被P2的像挡住 挡住P1、P2的像 挡住P3和P1、P2的像  光路图见解析图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
11.(16分)某透明物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直角边,长度为2L,∠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AC边的中点。此透明物体的折射率为n=2.0。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透明物体,试由光路图画出光线从ADC圆弧射出的区域,并求此区域的圆弧长度s。
解析:如图,作出两条边缘光线,所求光线射出的区域为EDF。
如图,从圆弧ADC射出的边缘光线的入射角等于材料的临界角θ,因sin θ==
故θ=30°
由几何关系得:圆弧EDF长度为s=2θ·L
故所求s=。
答案:图见解析 
12.(20分)一赛艇停在平静的水面上,赛艇前端有一标记P离水面的高度为h1=0.6 m,尾部下端Q略高于水面;赛艇正前方离赛艇前端s1=0.8 m处有一浮标,示意如图。一潜水员在浮标前方s2=3.0 m处下潜到深度为h2=4.0 m时,看到标记刚好被浮标挡住,此处看不到船尾端Q;继续下潜Δh=4.0 m,恰好能看见Q。求:
(1)水的折射率n;
(2)赛艇的长度l。(可用根式表示)
解析:(1)标记P的光路如图
n=====。
(2)Q点恰好被看到,则折射角为临界角C
sin C===
解得:l=m。
答案:(1)n= (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