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三)光的干涉
1.以下光源可作为相干光源的是( )
A.两个相同亮度的烛焰 B.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
C.双丝灯泡 D.出自一个光源的两束光
解析:选D 相干光的条件,必须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故只有D正确。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相等
D.阳光不能作光源
解析:选B 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做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故选项B正确。
3.[多选]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 )
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
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
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
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
解析:选BD 振动一致的两光源在空间发生干涉,得到亮条纹的条件满足某双缝到某点的路程差Δx=nλ(n=0,1,2,3…),故B、D正确。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光屏上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若用频率ν=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 )
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
B.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
C.两点均出现亮条纹
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
解析:选B 由光的频率ν=6.0×1014 Hz,知光的波长λ==5×10-7 m。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7.5×10-7 m=1.5λ。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15×10-7 m=3λ,因此,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5.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中,若用λ1=5.0×10-7 m的光照射,屏上O为中央亮条纹,屏上A为第二级亮条纹所在处。若换用λ2=4.0×10-7 m的光照射时,屏上O处为________条纹(填“亮”或“暗”),A处为第________级________(填“亮”或 “暗”)条纹。
解析:双缝到O点的路程差为零,换用λ2=4.0×10-7 m的光照射时,屏上O处仍是亮条纹。Δx=2λ1=nλ2,解得n===2.5,即路程差等于两个半波长,所以A处是第三级暗条纹。
答案:亮 三 暗
6.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r1-r2|应为( )
A. B.
C. D.
解析:选D 出现暗条纹,说明S1、S2到P点距离之差为×(2n-1)=λ,而λ=,所以|r1-r2|=λ=,因此D是正确的。
7.如图所示,用激光束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后面屏上出现干涉条纹,其中单缝的作用是产生线光
源,单缝、双缝应平行放置。若将单缝绕中心轴旋转(不超过90°),则条纹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双缝绕中心旋转(不超过90°),则条纹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形成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形成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当单缝旋转时,双缝被照亮的面积减小,双缝虽然仍能形成相干光源,但由于通过双缝的光能量减少,所以屏上仍能产生干涉条纹,但条纹变暗。当双缝旋转时,同样会导致干涉条纹变暗。同时,干涉条纹保持与双缝平行,也随双缝的旋转而旋转。
答案:条纹不动,亮度变暗 条纹旋转,亮度变暗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频率ν=5×1014 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若屏上P点到双缝距离之差为0.9 μm,则P点将出现________条纹。若将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n=2的介质中进行上述实验,则P点将出现________条纹。
解析:由c=λν得λ== m=0.6×10-6 m
==。
即Δx=λ,故P点出现暗条纹
放入n=2的介质中,
v==1.5×108 m/s
由v=λ′ν得λ′== m=0.3×10-6 m
==3
即Δx=3λ′,故P点出现亮条纹。
答案:暗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