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专练1:声现象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判定振动发声的物体
典例1:(2018?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错解】选A,理由: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瓶子时瓶子在振动发出响声.
【析错】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振动越慢;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正解】选C,理由: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针对训练1:(2018秋?古浪县校级期末)在音乐会上,悦耳动听的音乐是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一般说来,管乐器是利用________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________的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利用________的振动发声的。(填“气体”、“液体”、“固体”)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区分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致错
典例2:(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错解】选B,理由:因为是帮唱,两的响度也大。
【析错】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正解】选C,理由:ABC、两人同唱一首歌时,她们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她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错误、C正确;D、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C。
针对训练2:(2018秋?东城区期末)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
易错点三:不能根据波形图正确判定音调、响度、音色是否相同
典例3:(2018秋?深圳期末)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错解】选D,理由:三个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
【析错】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正解】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故A正确。B、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丙的波形是不同的,即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示可知,甲乙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故D正确。故选C。
针对训练3:(2018秋?荔湾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易错点四:回声计算的“双程问题”当成“单程问题”
典例4:(2018?济宁二模)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
【错解】音调,3060,理由: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s=vt=1530m/s×2s=3060m.
【析错】知道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到收到回波的时间可求从发出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根据s=vt求出海水的深度.
【正解】音调;1530。理由:(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由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0m/s×1s=1530m。
针对训练4:(2018秋?松桃县期末)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鸡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2)汽车的速度v。
易错点五:不能正确区分噪声乐音
典例5:(2017?桐梓县三模)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错解】选A,理由:乐音是悦耳的声音,是由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是由机器发出的声音。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析错】(1)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正解】选C,理由:A、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此选项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此选项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此选项正确;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故选C。
针对训练5:(2018秋?黄浦区期中)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结论
(1)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
(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3.实验拓展
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空气没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典例6:(2018秋?鞍山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4)住宅玻璃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答案】(1)变小;(2)增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探究影响声音的三要素的因素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结论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实验拓展
拓展:实验时,手要在桌面的边缘按尺子。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时,要保持尺子探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尺子的力大小不同,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要保持拨动尺子的力大小相同,尺子探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音色的因素时,要分别用塑料尺和钢尺,并要保持尺子探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大小相同,用了控制变量法。
典例7:(2018秋?武邑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__(选填“A”或“B”)。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有关。(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________与振动幅度的关系。(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撤去B灯,在原处放一个光屏,若能在光屏上看到A的像,则为实像;若看不到A的像,则为虚像;(2)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3cm。(3)用灯泡代替蜡烛来完成实验的优点是: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物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以反复使用。
【答案】(1)撤去B灯,在原处放一个光屏,若能在光屏上看到A的像,则为实像;若看不到A的像,则为虚像;(2)0.3;(3)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物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以反复使用。
强化训练:
1.(2018秋?南海区期末)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2.(2018秋?德江县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拔动尺子 D.拔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3.(2018秋?秦淮区校级期末)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4.(2018秋?丰润区期中)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 B.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
5.(2018秋?岳池县期末)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6.(2017秋?钦州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7.(2018秋?临川区校级期末)2018抚州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开幕式上,浙婺表演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高难度的武打,靠旗翻飞,刀枪齐舞,赢得了满堂喝彩。“高亢激昂”中的“高”是指声音中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8.(2018秋?岚山区校级期末)“播下科学的种子”﹣﹣2017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海门市召开,会场上罗宾。巴克斯教授用吸管吹出动听的音乐,演奏时他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9.(2018秋?漳浦县期末)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10.(2018秋?浦东新区期末)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1.(2018秋?蜀山区期末)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声音的响度相同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12.(2019?嘉定区一模)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3.(2018秋?东城区期末)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
14.(2018秋?天津期末)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小明距山崖( )
A.1020 m B.2040m C.340 m D.510 m
15.(2018秋?翁牛特旗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B.“声呐”主要利用了回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B超”是利用了次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
16.(2018秋?黄浦区期中)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17.(2018秋?鸡东县期末)下列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应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图是倒车雷达应用了次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
C.图是医生利用“B超”来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图是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其原理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8.(2018秋?松桃县期末)我县寨英古镇被誉为“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玩滚龙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
19.(2017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不同温度、不同种类的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种类
声速
温度(℃) (m/s)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349
1328
939
355
283
当温度为10℃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米/秒。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空气温度较________(选填“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在空气中会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20.(2018秋?榆林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接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猜想将空气完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1.(2018秋?鸡东县期末)一首歌常有钢琴、吉他、二胡等乐器伴奏。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2.(2018秋?大连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被导盲杖接受,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码物,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
23.(2018秋?白云区期末)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于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1)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
(2)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1)是在________中减弱:
(2)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2018秋?恩施市期末)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现象是________。
2.(2018秋?新罗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用力拍手发出声音,近处金鱼缸中的鱼儿四处逃窜;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只填序号)其它两个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可分别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
3.(2018秋?定州市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內,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此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推理法”)。
4.(2018秋?沁水县期末)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
5.(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如图所示,小李同学在“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中,把一根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使钢尺的另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拔动钢尺的伸出端,听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情况,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钢尺振动的幅度
响度的大小
第一次
小
小
第二次
中
中
第三次
大
大
(1)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几次实验的音调不变,必须保持钢尺伸出的________不变。
(2)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为:发声体________,响度越大。
(3)利用此实验的器材,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音调与发声体长度的关系。
6.(2018秋?长春月考)如图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1)此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2)响度跟物体的_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越大。
(3)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7.(2018秋?邗江区期末)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8.(2018秋?东明县期中)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纸盆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纸盆所发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由此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可供探究?(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9.(2018秋?邳州市期中)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人们利用超声波钻孔机和切割机,对坚硬的玻璃、宝石、陶瓷等进行加工。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
(3)在图2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________;
(4)如图3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但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0.(2018秋?淮安期中)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两个声源发出的疏密相间的波同时传播到一点,会相互影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简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________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________的结果。
(2)话简收集噪声,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________
(3)“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________
A.控制声源 B.阻断噪声传播 C.人耳处减弱
(4)图示噪声源在空间A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测消声源在A点的振动应为 B 。
11.(2018秋?建宁县月考)陈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陈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陈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
较长
长
短
(4)防噪声耳罩是在________减小噪声。
(5)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
易错专练1:声现象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判定振动发声的物体
典例1:(2018?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谁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错解】选A,理由: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瓶子时瓶子在振动发出响声.
【析错】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振动越慢;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正解】选C,理由: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针对训练1:(2018秋?古浪县校级期末)在音乐会上,悦耳动听的音乐是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一般说来,管乐器是利用________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________的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利用________的振动发声的。(填“气体”、“液体”、“固体”)
【解析】管乐器是利用气体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固体的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利用固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气体;固体;固体。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区分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调、响度和音色致错
典例2:(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错解】选B,理由:因为是帮唱,两的响度也大。
【析错】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正解】选C,理由:ABC、两人同唱一首歌时,她们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可能相同,但由于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因此她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错误、C正确;D、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C。
针对训练2:(2018秋?东城区期末)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
【解析】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时,声带振动的音调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音色是不变的。故选D。
【答案】D
易错点三:不能根据波形图正确判定音调、响度、音色是否相同
典例3:(2018秋?深圳期末)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C.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错解】选D,理由:三个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
【析错】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正解】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故A正确。B、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丙的波形是不同的,即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示可知,甲乙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故D正确。故选C。
针对训练3:(2018秋?荔湾区期末)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只有C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答案】C
易错点四:回声计算的“双程问题”当成“单程问题”
典例4:(2018?济宁二模)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
【错解】音调,3060,理由: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s=vt=1530m/s×2s=3060m.
【析错】知道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到收到回波的时间可求从发出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根据s=vt求出海水的深度.
【正解】音调;1530。理由:(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由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30m/s×1s=1530m。
针对训练4:(2018秋?松桃县期末)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鸡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2)汽车的速度v。
【解析】(1)由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2)因为车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车行驶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汽车的速度:。
【答案】(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2)汽车的速度?15m/s。
易错点五:不能正确区分噪声乐音
典例5:(2017?桐梓县三模)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错解】选A,理由:乐音是悦耳的声音,是由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是由机器发出的声音。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析错】(1)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正解】选C,理由:A、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此选项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此选项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此选项正确;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故选C。
针对训练5:(2018秋?黄浦区期中)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选C。
【答案】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结论
(1)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
(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3.实验拓展
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空气没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典例6:(2018秋?鞍山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传播所靠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则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3)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验证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4)住宅玻璃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答案】(1)变小;(2)增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探究影响声音的三要素的因素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结论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实验拓展
拓展:实验时,手要在桌面的边缘按尺子。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时,要保持尺子探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尺子的力大小不同,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时,要保持拨动尺子的力大小相同,尺子探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音色的因素时,要分别用塑料尺和钢尺,并要保持尺子探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大小相同,用了控制变量法。
典例7:(2018秋?武邑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__(选填“A”或“B”)。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有关。(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________与振动幅度的关系。(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撤去B灯,在原处放一个光屏,若能在光屏上看到A的像,则为实像;若看不到A的像,则为虚像;(2)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3cm。(3)用灯泡代替蜡烛来完成实验的优点是: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物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以反复使用。
【答案】(1)撤去B灯,在原处放一个光屏,若能在光屏上看到A的像,则为实像;若看不到A的像,则为虚像;(2)0.3;(3)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物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以反复使用。
强化训练:
1.(2018秋?南海区期末)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解析】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物体不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故C错误;D、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2.(2018秋?德江县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拔动尺子 D.拔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解析】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随之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选A。
【答案】A
3.(2018秋?秦淮区校级期末)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解析】始终能听到声音,不是因为声源离广口瓶太近,也不是因为声源发声太强,是因为瓶内还有少量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选D。
【答案】D
4.(2018秋?丰润区期中)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大 B.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C.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
【解析】AB、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故AB错误;C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都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因此声音从水传入空气中时,声速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D
5.(2018秋?岳池县期末)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解析】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可知,t==≈0.00385s;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t==≈0.0588s,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故选A。
【答案】A
6.(2017秋?钦州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7.(2018秋?临川区校级期末)2018抚州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开幕式上,浙婺表演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高难度的武打,靠旗翻飞,刀枪齐舞,赢得了满堂喝彩。“高亢激昂”中的“高”是指声音中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解析】高亢激昂的音乐,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大所致。故选C。
【答案】C
8.(2018秋?岚山区校级期末)“播下科学的种子”﹣﹣2017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海门市召开,会场上罗宾。巴克斯教授用吸管吹出动听的音乐,演奏时他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空气柱变短,振动的频率增大,声音的音调变高,故演奏时他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
【答案】B
9.(2018秋?漳浦县期末)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解析】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故其频率太低,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内,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10.(2018秋?浦东新区期末)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析】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B。
【答案】B
11.(2018秋?蜀山区期末)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声音的响度相同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振幅相同的是甲和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故选C。
【答案】C
12.(2019?嘉定区一模)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解析】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用音色来辨别。故选C。
【答案】C
13.(2018秋?东城区期末)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
【解析】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时,声带振动的音调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音色是不变的。故选D。
【答案】D
14.(2018秋?天津期末)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小明距山崖( )
A.1020 m B.2040m C.340 m D.510 m
【解析】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3s=1.5s,根据v=可得,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1.5s=510m。故选D。
【答案】D
15.(2018秋?翁牛特旗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B.“声呐”主要利用了回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B超”是利用了次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
【解析】A、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呐”主要利用回声定位原理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C、上课可以听见老师讲课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D、医院里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这一特点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D。
【答案】D
16.(2018秋?黄浦区期中)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选C。
【答案】C
17.(2018秋?鸡东县期末)下列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应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图是倒车雷达应用了次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
C.图是医生利用“B超”来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图是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其原理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A、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来测试车后物体与车的距离,故B错误;C、医生利用“B超”来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其原理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18.(2018秋?松桃县期末)我县寨英古镇被誉为“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玩滚龙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答案】振动;空气。
19.(2017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不同温度、不同种类的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种类
声速
温度(℃) (m/s)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349
1328
939
355
283
当温度为10℃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米/秒。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空气温度较________(选填“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在空气中会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解析】(1)由表中的数据知:当温度为10℃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7m/s;(2)由表中的数据知: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低时,声音传播的越慢,故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在空气中会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答案】(1)337;(2)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低温。
20.(2018秋?榆林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接着打开抽气机抽气,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猜想将空气完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解析】(1)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2)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小;(3)这个实验可猜想将空气完全抽出后的情景,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答案】能;变小;真空。
21.(2018秋?鸡东县期末)一首歌常有钢琴、吉他、二胡等乐器伴奏。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钢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音色;音调。
22.(2018秋?大连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被导盲杖接受,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码物,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
【解析】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答案】信息;空气。
23.(2018秋?白云区期末)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于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1)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
(2)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1)是在________中减弱:
(2)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解析】(1)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1)传播过程;(2)声源;(3)人耳。
1.(2018秋?恩施市期末)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现象是________。
【解析】(1)当音叉振动时,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在实验中可以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3)在月球上,敲击音叉时仍会振动,这种振动会使小球弹开;月球上没有空气,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答案】(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3)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2.(2018秋?新罗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用力拍手发出声音,近处金鱼缸中的鱼儿四处逃窜;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只填序号)其它两个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可分别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甲:用力拍手发出声音,近处金鱼缸中的鱼儿四处逃窜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答案】乙;丁;液体可以传声;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2018秋?定州市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內,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此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推理法”)。
【解析】(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月球上是真空,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铃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此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推理法。
【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不能;(4)声音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法。
4.(2018秋?沁水县期末)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钩码数量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大,对琴弦的拉力越大,琴弦越紧,反之琴弦越松,因此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数量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应控制琴弦的粗细、琴弦的材料、以及琴弦的松紧不变,改变AB之间的距离,故应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钩码数量不变,通过改变AB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3)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换用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故试验方法: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答案】(1)钩码数量;(2)钩码数量;AB;(3)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5.(2018秋?浦东新区期中)如图所示,小李同学在“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中,把一根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使钢尺的另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拔动钢尺的伸出端,听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情况,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钢尺振动的幅度
响度的大小
第一次
小
小
第二次
中
中
第三次
大
大
(1)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几次实验的音调不变,必须保持钢尺伸出的________不变。
(2)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为:发声体________,响度越大。
(3)利用此实验的器材,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音调与发声体长度的关系。
【解析】(1)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长度不变,则振动的频率就不变,即音调不变;(2)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钢尺的振动幅度变化,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由图中数据可知,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实验时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这样尺的振幅相同,响度不变。这时尺振动的频率会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则这样做能探究音调与频率 的关系。
【答案】(1)长度;(2)振动幅度越大;(3)能。
6.(2018秋?长春月考)如图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1)此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2)响度跟物体的_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越大。
(3)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解析】(1)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起,根据乒乓球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物体的振幅是不同的,且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2)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且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所以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3)用乒乓球被弹开来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答案】(1)响度;振幅;(2)振幅;振幅;响度;(3)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7.(2018秋?邗江区期末)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解析】(1)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时,瓶子振动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答案】音色;空气柱;高;变高。
8.(2018秋?东明县期中)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纸盆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纸盆所发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由此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可供探究?(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烛焰在摇晃说明它获得了能量,因为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由于音箱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故发现烛焰随着声音来回摆动,表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此现象还可以提出探究问题:声音传递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吗?
【答案】能量;声音传递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吗。
9.(2018秋?邳州市期中)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的节奏晃动;人们利用超声波钻孔机和切割机,对坚硬的玻璃、宝石、陶瓷等进行加工。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
(3)在图2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________;
(4)如图3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但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解析】(1)烛焰随着扬声器发出较强声音的节奏晃动,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人们利用超声波制成的超声波钻孔机和切割机,可对坚硬的玻璃、宝石、陶瓷等进行加工,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2)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3)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固体可以传声;(4)真空不能传声,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钟罩内还留有空气,不是真空环境,声音可以传播。
【答案】(1)声波具有能量;(2)倒的水越多,瓶内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4)空气不可能被抽尽,玻璃罩内不是真空。
10.(2018秋?淮安期中)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两个声源发出的疏密相间的波同时传播到一点,会相互影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简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________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________的结果。
(2)话简收集噪声,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________
(3)“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________
A.控制声源 B.阻断噪声传播 C.人耳处减弱
(4)图示噪声源在空间A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测消声源在A点的振动应为 B 。
【解析】(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相互抵消;(2)话简收集噪声,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假如甲声源传来的疏波和乙声源传来的密波恰好同时到达某点,那么这一点的空气就会安静无波,在这里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这种方法称为有源消声技术;由此可知,“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分析图可知,B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与A点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相同,相位相反,故B符合题意。
【答案】(1)空气;相互抵消;(2)没有;新的噪声;(3)A;(4)B。
11.(2018秋?建宁县月考)陈明同学住在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陈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陈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
较长
长
短
(4)防噪声耳罩是在________减小噪声。
(5)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
【解析】(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音叉和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闹钟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本实验是探究材料的隔音效果,须要有稳定的声源,所以选择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2)在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3)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泡沫塑料的隔音效果最好;(4)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小噪声;(5)实验中控制了声源不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同时把隔声性能转换为测距离声源的远近,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
【答案】(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