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人教选修4):5.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新人教选修4):5.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9-18 07: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1张PPT。列 宁〓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俄 罗 斯 白 俄 罗 斯 乌 克 兰 南 高 加 索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列宁斯大林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感受列宁】列宁的全家福列宁的两个妹妹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全俄人民悼念列宁列宁与斯大林列宁逝世83周年纪念活动列宁勋章红场列宁墓列宁装列宁在作革命演讲列宁在指挥列宁逝世: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列宁(1870-1924)一、年轻的反叛者
二、建党活动
三、领导十月革命
四、巩固新生政权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五个“一”
一个政党
一个主义
一个国家
一系列巩固政权措施
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列宁小时候:中学时代的列宁 一、一个政党1、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伟人的主观努力:1、诞生的历史条件伟人的主观努力:A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B1900年,在德国创办《火星报》第一份全俄国马克思主义报纸一、一个政党2、诞生: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2)内容: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3)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一个政党1、诞生的历史条件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二、一个主义
1924年斯大林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①帝国主义理论。
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早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是在
A.1848年  B.1871年    C.1903年 D.1905年
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   B.火星报的出版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召开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坚决与修正主义作斗争     
B.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根本目标
有人说:“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是指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D.有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三、一个国家: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俄十月革命
1、历史条件
客观
主观②参与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伟大的导师
列宁主义科学指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具体状况,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应当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同时发生”的观点决不意味着革命将在某一天某一时刻同时发生,它指的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包含“同时胜利”的意思;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是他们一生都坚持的理论观点。“一国理论”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理论创新: 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月革命:推翻了_____政权(性质是_____),
革命后存在哪两个政权?
《四月提纲》----
内容:从_____革命向_____革命过渡。
影响:为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但当时列宁
对革命斗争方式还存在什么幻想?
“七月事件” -----教训?
十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2、经过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七月事件资级临时政府掌权,并存局面结束十月革命<四月提纲>全俄…第二次代表大会理论:
和平过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内容:
①通过《告俄国公民书》…      
②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③成立了第一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攻占反动巢穴——冬宫“阿芙乐尔”号发出进攻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工







攻攻占冬宫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革命成功后,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说,受到暴风雨般的欢呼。俄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思考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异同相同:
(1)方  式:、
(2)革命的中心:不同:
(1)任务、对象:
(2)结果:
(3)性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级临时政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义国家资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暴力
彼得格勒下列关于《四月提纲》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
B、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D、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周密计划我们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
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对外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D.和平夺权 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外交:
2、政治:
3、军事:
4、经济: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外交:
2、政治:
3、军事:
4、经济: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最具策略性的
最反应人民愿望的
最能解决新政权首要问题的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七大-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面对内外形势,转向军事斗争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外交:
2、政治:
3、军事:
4、经济: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最具策略性的
最反应人民愿望的
最能解决新政权首要问题的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七大-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面对内外形势,转向军事斗争组建红军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错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正确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3、其他的探索:——余粮收集制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国内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错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国内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人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背离了经济规律,
但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反映了人民急切的美好的愿望。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
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
B、取消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
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作用时,首先应该看它
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成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向社会主义过渡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B、保证了军事上胜利
C、使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
D、列宁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军事性非常措施,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巩固了苏维埃
农民利益受损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余粮收集制一律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缓和了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2、正确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中有这么一条:
中小企业无力经营则由资本家经营,允许私营国家资本主义:
前提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但最终目的是要有利于国计民生。(00年全国、01年春季高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待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给国家后的剩余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从上面的内容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下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中,符合当时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全部企业没收归国有
C.贸易国有化政策    D.实行实物配给制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二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理解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为首的俄共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的尝试
从一成一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列宁的不断探索中你看到了哪些精神?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同…相结合的产物如何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打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920年,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
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1、错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2、正确的探索:——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3、其他的探索:——囧囧囧列宁的逝世1918年8月,列宁遭到暗杀,身受两处重伤。刺杀列宁的女特务:芬妮·卡普兰1924年1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莫斯科郊区的高尔克村逝世,此后他的遗体一直没有下葬,而是长期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水晶棺内 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因脑溢血逝世  1924年1月,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举国悲痛,各国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同声哀悼。
  中国人民也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他评价列宁道:“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感受列宁列宁9岁时的全家合影
(右坐者为列宁)感受列宁  1919年,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在苏维埃宫。  1922,莫斯科郊外戈尔克村,列宁夫妇在天文望远镜旁。感受列宁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 年1月27日建成。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感受列宁  列宁勋章为苏联的最高奖赏,是1930年4月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布命令设立的。列宁勋章章体为金质。其上的列宁头像,早期的为银质,1934—1936年的为金质,其后改为白金。章上有俄文ЛЕНИН(列宁)字样。感受列宁感受列宁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套军装就按列宁装设计。由于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红四军前委决定将4000套灰色军衣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这也是红军历史上唯一缀有黑边的军服。对列宁的评价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③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建设方面: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评价列宁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思想方面: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创立了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回忆:《蜜蜂引路》这篇课文体现出列宁的什么品质?留心处处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 列宁 列宁生平社会主义少年壮年中年晚年孕育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萌芽《资本论》建党活动 诞生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成长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长空的雄鹰,决不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翅膀。
——列宁 资本主义三大阶段:
重商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垄断主义三大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集中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任何真理都有其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二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即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就其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自己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几个人物青年时期的看法
1、强调理想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的结合
2、强调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之间的关系革命思想推动着实践展开,实践又在促进着革命思想的创新和发展1、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4、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5、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列宁启示:
反映列宁能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革命具体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一国胜利”理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和平过渡”理论七月事变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武装夺权理论;《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是: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最终目的是 A. 退出大战 
B.得到喘息机会
C.维持国内和平  
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一战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的政策体现了: A.国际关系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准则
B.无产阶级政党是最进步、先进的政党
C.国家的较量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军事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感受列宁列宁与斯大林苏俄领导人身材对比示意图(从左向右依次为赫鲁晓夫、斯大林、戈尔巴乔夫、勃烈日涅夫、叶利钦)列宁比普京矮14毫米.
正是这位身材“最矮”的领袖,领导俄国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面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