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9-20 21: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名称 生活时间 地点 体质特征 使用工具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云南省元谋县 打制石器
北京人 约70—20万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 见书 打制石器木棒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 与现代人差不多 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
龙骨山顶洞穴
二、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名称 时间 地点 使用工具 住房样式 粮食品种
河姆渡遗址 约7000年前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骨、木、石、陶质工具 干栏式 水稻
半坡遗址约6000多年前 陕西西安半坡 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彩陶半地穴式 粟
大汶口遗址 约6000—4000年前 山东泰安大汶口 石器、陶器
三、远古传说
名称 时间 重要事件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约4000多年前 炎黄帝的贡献
禅让的传说 黄帝以后 禅让制的含义
治水的传说 约4000多年前 大禹治水的方法
第二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时期[前2070年—前475年]
一、夏商周时期
1、建立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夏朝 约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朝 约前1600年 汤 殷 纣
西周 约前1046年 武王姬发 镐京 幽王
2、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3、商朝 鸣条之战
盘庚迁都
势力范围
经济发展
4、西周 建立和灭亡
分封制:目的、对象、分封国、权利、义务和作用
二、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1、春秋五霸名称:
2、齐桓公首霸原因:
3、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情况:战役、成语
三、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1、战国七雄的名称:
2、战国时期和战争: 特点P39
著名战役及情况
3、战国时期的外交 :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重要内容)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一、秦朝时期:(前221——前207年)
(一)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1、原因:P54 2题答案
2、过程: 时间:前230——前221年 10年
顺序:韩 →赵→ 魏→楚→燕→齐
3、意义:P50
*4、秦朝的建立 时间 前221年
建立者 嬴政
都城 咸阳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   ① 皇帝称号
②中央
③地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④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
4、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三)秦朝的灭亡
1、原因——秦的暴政:P55--57
焚书坑儒 赋税 兵役和徭役 刑罚 秦二世暴政
2、经过
前期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大泽乡→陈→戏 被部将杀,失败
后期 前207年 项羽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歼灭秦军主力
刘邦 进入关中→攻进咸阳 秦朝灭亡
(4人所起作用)
3、楚汉之争: 时间:前206——前202年
双方:刘邦——项羽 补充成语
结果:刘胜项败 前202年 刘邦称帝建西汉
二、两汉时期: 西汉(前202——8年)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25——220年 刘秀——光武帝 洛阳(今河南洛阳)
(一)汉武帝的统治——文治武功(西汉鼎盛时期)
1、大一统:措施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62--64
(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3)经济上——整理财政
(4)军事上——开发边疆
(5)民族关系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6)对外关系上——打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并与朝鲜、日本等国家交往密切。
(二)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含义)
次数 时间 目的 路线 结果
一次 前138年 P68 长安----大宛---大月氏----长安 P69
二次 前119年 P69 长安----乌孙----长安 P70
*西域都府设置:P70 前60年
2、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30年P71
(三)两汉的对外关系:
1、丝绸之路: 北方(陆路)P72 路线:
南方(海陆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朝鲜:生产工具、技术、铁器制造、漆器

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2、汉与欧洲的往来 97年 东汉 班超派甘英→ 大秦
166年 大秦人→东汉 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1、东汉末年两次著名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况 结果 取胜原因 影响
(1)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2、魏蜀吴三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 曹丕 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 221 刘备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 229 孙权 建业(今江苏南京)
*3、魏、蜀、吴三国关系:
赤壁之战前:蜀吴结盟,对魏
赤壁之战后:蜀吴破裂,吴魏靠拢
诸葛亮治蜀后:蜀吴又结盟,对魏
二、南方的初步开发
1、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 (1)原因:P87④
(2)表现:农业
工业 P88
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1)原因:P89
(2)表现:农业 手工业 商业
*3、三国时南方得以开发的原因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P95
1、原因: (内迁民族)
2、内容:
3、影响(评价)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化
一、青铜工艺:
1、冶铸技术——高超 代表 时期 出土地 特点
司母戊大方鼎
2、器物种类——繁多
3、青铜艺术——精湛:① ② ③ P103
二、工程:
名称 修建时期 修建者 意义
1、都江堰 战国后期 李冰 灌溉成都平原
2、郑国渠 战国后期 郑国 灌溉关中平原
3、秦长城 秦初 蒙恬 文明象征,伟大工程(西起 ,东到 。
4、灵渠 秦初 史禄 P109
三、科技成就
类别 代表人物 时代 成就
1、造纸术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105年)
2、数学 东汉 《九章算术》关于…世界最早的…
刘徽 三国 进一步算出圆周率的值为3.1416
祖冲之 南朝 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约1100年…
3、医学 张仲景(医圣) 东汉 P115
华佗 东汉
4、农学 贾思勰 北魏
5、地理学 郦道元 北魏
四、文学
名称 含义 时代 意义
1、甲骨文 商
2、金文 商周
3、小篆、隶书 秦统一后
4、草书、楷、行书 汉朝
五、思想
1、春秋时期思想家
名字 创立学派 贡献
* 孔子 儒家 (1)思想P121② (2)教育上P121④
老子 道家 著有《道德经》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可转化
孙武 兵家 《孙子兵法》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学派名称 代表人 国别 著作 观点 P123





六、文学、史学、宗教
类别 代表人(或名称) 时期 著作 或 成就
文学 屈原 战国 《离骚》《天问》
史学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P126—127④
宗教 佛教 西汉末传人
道教(老子) 东汉
七、艺术
类型 名称 时期 意义(价值)
音乐 战国编钟 战国 音乐发展到较高水平
美术(雕塑)秦始后陵兵马俑 秦朝 称中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书法 王羲之(书圣) 东晋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 》《洛 》是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