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评
一、读词语,在正确的注音后面画“√”,有误的改正后写下来。
鸿毛(hénɡ)( ) 憧憬(tónɡ)( ) 恐怖(bù)( )
转椅(zhuǎn)( ) 魔鬼(mú)( ) 窝头ɡuō)( )
抽屉(tì)( ) 拘留(jū)( ) 尖锐(ruì)( )
二、加偏旁,组成新字再填空成词。
欠:野( ) ( )柴 ( )气 ( )数
非:土( ) 柴( ) ( )徊 ( )队
三、辨一辨,选择恰当的词语画上“ ”。
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肃 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2.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 偏僻)的小屋里。
3.我的心(猛烈 激烈 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4.(猛烈 激烈 剧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四、根据意思把下面表示“看”的词语对号入座。
①瞅 ②浏览 ③端详 ④注视 ⑤瞻仰 ⑥窥视
1.从门缝往屋里偷看。( ) 2.粗略地看。( )
3.恭敬地看。( ) 4.盯着一处看。( )
5.仔细地看。( ) 6.看(方言)。( )
五、给下面一段话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六、阅读快乐岛。
寒冬,我记忆的摇篮……
我的童年,是在祖国的春天来到之前度过的。我儿时的记忆上,总是蒙着霜,披着雪,凝结着冰凌。
是的,严寒的冬季,是我的记忆的摇篮。所以,一提起童年,小朋友啊,我只能给你讲个冬天的故事……
面前,摆着一张照片,一张仿佛落了层灰蒙蒙的尘埃(āi)似的照片。
照片上,几只骆驼。悠着铃铛,走着;拉骆驼的,拖着沉沉的步子,走着;扯缰绳的手,低低地垂着……望着这张照片,我仿佛听到了那阵阵驼铃,沉闷,凄凉;又简直感觉到了那塞外风沙追着这骆驼队,直逼到我跟前——甚至感觉到了那尘沙随着刺骨的风,迎面扑了过来……
哦,我并不是在描述塞外沙漠的荒寒。请看照片上这石头甬路吧。这是哪儿?甬路尽头,高大的建筑物是什么所在?是拉萨河边的喇(lǎ)嘛庙,还是大青山下的佛寺?不,都不是。
这,就是30多年前的天安门……
记得就是在三十二三年前,一个残冬的黄昏,我放学路过天安门,亲眼见过一串双峰骆驼。骆驼间,搭着煤驮子;驼峰上,冻了一层残阳的光。那骆驼队,从西长安街,顺金水河,慢吞吞地挪到了西华表附近。那末儿一个骆驼,走着走着,“噗”地泄了一大泡粪,落到冰冷的石头甬路上,还冒着热气儿……猛地,一个小男孩儿,矮矮的,瘦瘦的,挎着个破荆条儿筐子,由西华表栏杆那儿,向甬路上跑去。两只小脚丫儿,虽说套着双鞋,可一跑,通红的脚心就都亮了出来——那两只鞋底子都磨透了大半儿,鞋帮子就“耍了圈儿”了。瞧,许是跑得太猛啦,从他挎着的筐子里颠出了几块煤核儿。他也顾不得捡了,跑上去,就把两只脚都焐到了那摊冒着热气儿的骆驼粪里——啊!透过风沙,我当时似乎看见那个比我小好几岁的男孩儿,脸上漾出了一丝笑纹儿……
1.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驼峰上,冻了一层残阳的光。那骆驼队,从西长安街,顺金水河,慢吞吞地挪到了西华表附近。
2.“祖国的春天来到之前”指的是什么时候?[
3.“我”童年记忆中的天安门是怎样的?
4.小调查:调查你爷爷奶奶成家时都有哪些生活用品。再与现在的生活用品相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七、习作乐园。
题目:我的
提示:“ ”上可填上“爱好、梦想、烦恼”等词。
要求:选材新颖,描写具体。字数不少于500。
参考答案
一、hónɡ chōnɡ √ zhuàn mó wō √ √ √
二、野炊 砍柴 吹气 次数 土匪 柴扉 徘徊 排队
三、1.严峻 2.僻静 3.剧烈 4.激烈
四、1.⑥ 2.② 3.⑤ 4.④ 5.③ 6.①
五、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只要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