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第七课第一课时
《蜡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族蜡染作品,了解蜡染的历史、艺术特征、制作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进一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参考蜡染优秀作品的构图、色彩等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蜡染作品进行分析评述,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蜡染技艺,体会蜡染的独特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蜡染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评述民族蜡染工艺,介绍蜡染艺术的制作方法步骤。教学难点:分析理解蜡染图案的文化内涵,理解领悟蜡染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策略
通过对优秀的蜡染作品的欣赏,向学生展示蜡染这种古老的染色技艺及其制作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通过欣赏古今蜡染作品使知识得以拓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老师穿一件蜡染布料制作的上衣,简单演示蜡染制作的方法,请学生谈谈对老师示范的感受,展示一些不同纹样的蜡染布料)这些布料被人们称作“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的蜡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蜡染世界。
新课传授
一、蜡染与扎染的名词解释:(欣赏湖南凤凰、贵州蜡染艺术品和传统扎染的图片)引出蜡染与扎染的概念。
1.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纹缬(扎染)、央缬并列为中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
2.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扎染,顾名思义先扎后染。它根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欣赏蜡染艺术,了解蜡染的制作方法。
二、欣赏蜡染布料,蜡染图片。
1.蜡染历史2.蜡染构图造型3、蜡染的色彩4、蜡染的冰纹特点5、蜡染图案的文化内涵理解。
三、蜡染的制作的工具材料欣赏介绍
四、蜡染的制作方法示范
对刚才的老师示范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理解领悟,清晰的了解蜡染的步骤。
五、谈谈蜡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欣赏贵州蜡染视频。
课堂小结
1、蜡染的特点、应用、发展与创新,如何传承与弘扬民族艺术。
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让学生一一的亲手制作,下节课的扎染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
2、课外作业:预习扎染内容,了解扎染历史、特点、制作、应用等。课后参考蜡染的构图色彩等特点创作一幅民族风情装饰画。
课件24张PPT。《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第一课时《蜡 染》 蜡 染 与 扎 染 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绞缬(扎染)、央缬并列为中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
蜡染: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扎染,顾名思义先扎后染。它根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展示蜡染与扎染布料实物对蜡染图案的构图、纹理、色彩、内容等
进行分析评述。 蜡 染 美 丽“冰 纹” 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
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
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
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蜡 染 种 类一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
一类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
一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蜡 染 的 制 作 过 程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播放蜡染视频 了解蜡染历史、特点、制作、应用、
发展、创新 课堂作业: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无法进行真正的蜡染制作,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蜡笔、素描纸、水彩颜料等创作一幅仿蜡染装饰画。
1、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参考蜡染作品的构图、色彩设计一幅装饰画。先用铅笔在素描纸上进行简单的描线构图,后用白色蜡笔进行描画,描画的时候用笔要有点、线条、块面。
2、蜡笔画好之后把素描纸揉成团再展开铺平。
3、用水彩笔在纸上涂色,涂满整张纸,有蜡的地方沾不上颜色,均匀涂色,纸团揉过的地方就会有冰纹的效果。
4、修改补充完成仿蜡染装饰画。课堂作业展评知识拓展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蜡染民族艺术。
如何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发展创新民族蜡染艺术。6、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
第一课时:扎染
【教材分析】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选用扎染这一民间美术奇葩作为学习内容,旨在介绍扎染技术及优秀扎染作品,了解扎染的状况以及这种民间工艺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它们对于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感受扎染艺术魅力的同时,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元素创作装饰画,模拟扎染的材质、工具及工艺特征进行染纸活动,体验扎染的制作乐趣,提高手脑协调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尤其是少数民族美术文化。2、情感目的: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扎染的艺术特点和风格。3、能力目标:树立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意识,掌握扎染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通过染纸练习,体验扎染的创作效果和民族美术的乐趣。【教学难点】了解扎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意义,体验扎染的创作效果。【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扎染实物、参考作品、宣纸、彩色笔墨水、剪刀、铅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进入新课题《民间美术的奇葩——扎染》教学设计:展示扎染实物给学生欣赏,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感受扎染的民族特色,引发审美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问题一:扎染概述?问题二:扎染的分类?(小组讨论形式)问题三:扎染的特点?(探究形式学习)问题四:扎染的制作???问题五:扎染的技法?3、教师示范①工具介绍纸——宣纸墨——彩色笔墨水其他——一次性手套、报纸、剪刀②制作步骤第一步:折纸(折纸不宜折太厚)第二步:构图设计??(多以几何色块为主)第三步:染色????(把握好染色时间和力度、采取点染形式)第四步:展开???(细心+耐心)?
【课堂练习】运用刚学的染纸技法完成一张绚丽多彩的染纸作品。(教师巡堂辅导)要求:构思新颖、构图合理、色彩鲜明、作品整洁完整。【欣赏讲评作业】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全体学生共同赏评。2、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课程结束】1、教师点评、总结2、课后拓展
课件13张PPT。 桂美版 七年级上册
《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第二课时
《扎染》
一、扎染的概述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出于 新疆地区。
扎染是一种用布先扎后染的民族民间工艺。
二、扎染的分类(最具代表性的)
大理
白族扎染巍山
彝族扎染现代扎染三、扎染的特点
色彩鲜艳
图案丰富
应用广泛
1.扎染.flv欣赏扎染图片,感受扎染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四、扎染的制作
主要步骤:
描稿、扎绑、湿水、染色、漂洗、
晒干、拆线、熨平等。 扎花(扎绑)染色(板蓝根)1、捆扎法2、折叠法3、缝绞法五、扎染的技法4、打结法5、夹扎法6、综合法六、体验扎染——染 纸1、认识工具
纸 —— 宣纸(生宣纸)
墨 —— 彩色笔墨水
其他 —— 一次性手套、报纸、剪刀
2、跟着老师学染纸
第一步:
折纸(折纸不宜折太厚)
第二步:
设计构图(多以几何色块为主)
第三步:
染色(控制好时间和力度,点染)
第四步:
展开(细心+耐心)
板书:折——染——展七、快乐体验
作业要求
用宣纸折叠后,彩色笔墨水染色,
制作一张多彩的染纸作品
1、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2、构图新颖
3、色彩鲜明
4、作品干净整洁2.染纸.flv九、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美就在我们手中
用双手美化生活、装扮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十、课后拓展:
剪纸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