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一、什么是建筑艺术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综合性很强。 悉尼歌剧院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悉尼歌剧院 50年代—1973年
约恩·伍重(丹麦 )二、建筑的类型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
随社会发展而增加。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商品交换需要: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
交通发展需要: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
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1、科学性A、完美的受力结构是建筑之美的根本。
B、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建筑的形式。
例如:坡屋顶便于排水,尖顶利于除雪。
C、著名建筑遗迹展示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如:金字塔与哥特式教堂为表达各自追求而展示出建造技术的极限。悉尼歌剧院 50年代—1973年
约恩·伍重(丹麦 )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老子:“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建造房屋,开门开窗,墙上必须留出空洞装门窗,人才能出入,空气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实体是用来围合,空间才是被使用,同时空间也有很大的艺术表现能力,“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
这也是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的重大区别,也是其优势之一。这是建筑艺术有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本质属性。
2、适用性
3、艺术性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各民族由于社会、宗教、文化情趣的差别,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各类建筑。
例如:哥特式教堂表现为无限向上升腾的效果。中国宫殿建筑表现为想四周扩展的秩序空间。
再如:西方古典园林以人工图案为美,试图控制自然秩序,呈理性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对自然形态本真之美的欣赏。太和殿故宫建筑群: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故宫建筑群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部分考古学家认为:古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A、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如:古希腊神庙轻快明朗,古埃及神庙沉重严峻。
B、全球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广泛交融与碰撞的现代建筑。
C、建筑不仅仅是特定类型的房屋,同时也是国家实力、时代精神、建
筑技术、传统文化的体现。
如:金字塔、空中花园、布达拉宫、吴哥窟、印加古城等。4、文化性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各时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的变化带给现代人一份关于历史的画卷。 布达拉宫以建筑宏伟和珍贵的文物而闻名,它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西藏的艺术宝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布达拉宫(Potala Palace)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雄伟,有气贯苍穹之势。墩厚的墙体与辉煌的金顶,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色彩的鲜明对比、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4、文化性
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悉尼歌剧院 50年代—1973年
约恩·伍重(丹麦 )科隆大教堂悉尼歌剧院 50年代—1973年
约恩·伍重(丹麦 ) 1、形体形体就是组成建筑形象的点、线、面,体按照所谓的形式美的法则如主从、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对位、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和光影等构图规律,并综合运用他们,造成既多样又统一的完整构图,显出图案般的美和有机的组织性,并取得某种风格 我们会权衡其高低宽窄、比例是否得当等基本要素。
新德里莲花寺 2、比例与尺度 建筑物的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建筑空间给人的感受。当它们符合古希腊人说的“美的比例”关系时,就会给人以美感。3、均衡 均衡(并不限于对称)给人以稳定的美感。
高耸与平面铺展的有机结合,往往能创造丰富的空间效果。4、节奏 建筑的节奏表现为单元的重复出现。
如:一连串的空间、重复的院落、组合的柱子、门窗等。
运用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构成和谐的模式。5、色彩与质感 色彩能体现建筑的不同风格(鲜艳明快或庄严肃穆)
质感更是影响着建筑的性格。
例如:
石砌建筑——厚重沉稳
木构建筑——温暖亲切
金属与玻璃——轻盈精致 6、环境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依山傍水的民居、盘踞山顶的堡垒、密林深处的古寺等在自然环境的衬托下显示出非凡的感染力。
无言的建筑正是借助上述语言(形体、比例与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表达着自己的个性,弹奏着动听的旋律,演绎着时代的篇章。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特征在不断的增加,它的实用性,它的艺术性,审美性等等在不断的增强。中国建筑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承受着新旧文化的冲击。时代在发展,但美学不变,城市在变,但是人类对于和谐生命意义的追求不变。建筑之美,美在外观,更美在内涵。建筑之美,在于孜孜不倦的人文追寻。 1观察身边的建筑,运用建筑语汇分析并感受它的特点。用你擅长的方式记录如:摄影、绘画、文字等。
2从建筑的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或一种艺术风格的建筑在后面的课中作为自己的专题研究方向,收集阅读相关资料。课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