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认识光》、《玩镜子》、《潜望镜的秘密》、《彩虹的秘密》、《凸透镜》、《照相机和眼睛》六课内容。《认识光》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玩镜子》是让学生在玩镜子的方法中,发现光的反射现象;《潜望镜的秘密》是借助对潜望镜内部构造的探究,让学生运用猜想与假设对其现象作出相应解释,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挖掘孩子的创新思维,同时认识到光的反射原理在科技产品中的应用;《彩虹的秘密》重点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探究彩虹的形成原因,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凸透镜》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光在穿过凸透镜时发生的折射现象,认识凸透镜的作用,重点探究凸透镜的原理和成像规律,并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出《照相机和眼睛》,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进一步深化,也使学生认识到眼睛的科学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以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生活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直到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了解光的合成与色散现象,直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直到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了解光的合成与色散现象,直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生活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措施:通过教师讲授,结合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本单元内容。
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光
第二课时:玩镜子
第三课时:潜望镜的秘密
第四课时:彩虹的秘密
第五课时:凸透镜
第六课时:照相机和眼睛
第七课时:复习课
第八课时:复习课
第一课时 认识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利用Internet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方法: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手电筒、激光笔、带有小孔的硬纸片、装有红颜色的饮料瓶等。
一、谈话导入:清晨,太阳冉冉升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绚丽端菜的世界,夜幕降临,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想看吗?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是啊,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我们城市的夜景才如此绚丽多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研究光。(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大家想想,哪些物体会发光?(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源头,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光源。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光源?
(二)播放图片:
如果我们把太阳、闪电叫做自然光源。谁能给火光、灯光起个名字。萤火虫、水母呢?
活动一:找找教室里有什么光源?真棒,没看到的同学请举手,都看到了,那么你认为光向什么方向传播?(四面八方)
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
活动二: (教师展示太阳发光图片、汽车夜灯的光束传播图片进行启发)
根据这些图片猜想一下,光有可能沿什么路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要进行验证,因为实验是解决我们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学生实验)
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都很注意相互合作,设计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法,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
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验证了猜想。哎?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想让大家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帮帮老师,行吗?(教师指导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三、回顾一下,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1.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光?
2.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想看吗?
说能说说这段手影用了什么原理?
看来,光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这么重要的角色,但是,你们知道吗,当灯光过多过亮时也会产生污染,这就是光污染。(出示图片)请大家课后调查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板书: 认识光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玩镜子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用图画、语言对不同种类镜子的成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能设计实验探究多个平面镜汇聚太阳光后会使温度升高的现象。
情感目标:认识到生活中镜子的用途,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知识目标: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多个平面镜汇聚太阳光后会引起温度的升高。
教学重点: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多个平面镜汇聚太阳光后会引起温度的升高。
教学难点:认识到生活中镜子的用途,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问题法、交流法
教具:视频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不锈钢铁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铁盆,同学们说在我们的生活中铁盆是干什么用的?
(洗菜、洗衣服等。)
今天老师把盆子带到课堂上来,既不洗菜,也不洗衣服,老师用盆子当镜子照,同学们想不想照一照。
(找一学生上台照一照,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同一个镜子能照出三种不同的像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玩玩镜子,来探究镜子中的美妙世界吧。
板书:10玩镜子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三种镜子,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三种镜子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镜子。
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物体可以看做镜子,(出示幻灯片)湖面可以看做平面镜、小勺正面可以看做凹面镜、反面看做凸面镜。
3.实验探究镜子的特点。
(1)交流实验方案。
上面我们认识了镜子的三种基本类型,那同学们想不想玩玩镜子呢,你想怎么玩呢?、
那同学们分别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呢?
(2)动手试验、探究新知。
(3)汇报实验结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说说看。
交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
凹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平面镜能反射光,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凹面镜能聚光。凸面镜照的范围最大。)
小结三种镜子的特点。
(4)再次引导学生交流玩法。
现在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老师想看看自己后面的头发,你能给我想想看?
(生活动想办法)
谢谢同学们帮我想到了这个好办法,刚才我们用两面镜子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下面同学们能不能同时玩两面镜子呢?(交流)
那同学们猜一猜,如果全班的同学都用镜子把光反射到一个地方,同学们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呢?
(用蜡油粘一根火柴棒在黑板上,建议全班同学把阳光反射到火柴棒上,观察现象)
小结多面平面镜把光反射到同一地方,温度会升高。当年阿基米德就是用这个办法击退了敌人。(出示资料卡)
(5)总结实验结论。
三、科学与生活。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
板书设计: 玩镜子
凹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平面镜能反射光,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凹 面镜能聚光。凸面镜照的范围最大。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潜望镜的秘密
教学内容:认识了解潜望镜特点。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知识目标: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大家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资料: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
资料: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资料: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资料: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资料: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还有关于潜望镜的其他信息吗?
资料:这是陆地上用的潜望镜,是潜艇用潜望镜的发展,士兵可以利用它侦察敌人阵地上的情况。这个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可以在漆黑的晚上使用,而且非常轻便,利于携带。
… …
3.拆解模型,深入研究。
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上的一些情况。那么,潜望镜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给大家提点建议。
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谈谈你的收获吧!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以上两个课后研究专题可任选一个进行研究,有能力的也可全选。
板书设计:
潜望镜的秘密
平面镜可以反射光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彩虹的秘密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猜想能力和设计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交流法
教具:纸屏、三棱镜、水、喷雾器。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见过彩虹吗?
2.欣赏彩虹图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
3.看到这些彩虹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4.关于彩虹,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筛选问题: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彩虹出现在什么时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会消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秘密。
(教师板书:彩虹的秘密)
二、自主探究,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1.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你们想看到美丽的七色光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
(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水槽,在水槽里都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
4.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看到彩虹现象需要把三棱镜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水槽中的平面镜要倾斜到一定的角度,这样会看到和彩虹一样颜色的七色光。)
5.你认为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如果回答是白色的,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在纸屏上是七色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教师板书:阳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
1.猜想彩虹形成的条件
猜一猜自然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彩虹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没有阳光会出现彩虹吗?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彩虹?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小水滴和阳光。
2.设计实验
你想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及证明你的猜想呢?
(学生讨论回答,确定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水滴?(教师出示小水壶、农用喷雾器。)你想怎样做才能呈现出美丽的彩虹美景?
(学生讨论方法)
你想怎样制作彩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利用喷壶喷水,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从嘴中喷水。鼓励学生走出室外实验。)
3.室外制作彩虹
下面就让我们走出室外,借着明媚的阳光做一做吧!
(学生走出室外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实验,实验时教师鼓励学生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好,思考为什么能做成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分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和现象?教师提醒学生说出对着阳光喷射怎么样?背对阳光喷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阳光、小水珠、 彩虹。特别让学生理解彩虹是阳光发生的一种色散现象。)
小结: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你能解释为什么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吗?
小结:太阳出来后。小水珠很快就蒸发了,彩虹也就消失了。
五、总结拓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并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认为这节课中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怎么样?为什么?
2.有句气象谚语是“东虹日出西虹雨”,你认为这句话有科学道理吗?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 彩虹的秘密
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 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凸透镜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放大镜,滴管,盛水的玻璃杯。
教具: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猜谜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出示谜语:小小玻璃片,作用可真大。老爷爷用到它,读书、看报都不怕;老奶奶用到它,做的针线活人人夸;小朋友用到它,科学发现成绩大。)
一、“玩水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分小组进行玩水游戏。
(学生分小组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透过水滴和盛水的玻璃杯看字,字变大了,有很多同学迫切地想探究其中的奥秘,那好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二、新授:
(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刚才玩得高兴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放大镜(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请大家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看它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仔细。
(1)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描述自己所观察的放大镜。
(3)学生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1中间厚 2边缘薄 3有的中间厚度大、有的中间厚度小4透明)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放大镜虽然有的中间厚一些,有的薄一些,实验用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边缘薄,中间厚,镜片透明。人们根据放大镜这一特点,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透镜。(板:凸透镜)
(二)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可能还没玩够吧,老师想问一下,以前玩过放大镜和激光灯吗?那你一定有很多玩法!你想怎样玩?会有什么发现?每一个小组商量一个玩的方案,在做好简单的分工,玩的过程要及时记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自己的发现。
教师在小组内巡视,并做提示: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1.学生分小组研究凸透镜放大和聚光的作用
(1)约十分钟后,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1)和(2)可先后随机)
看来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真真切切得体验了一下,得出这么多的经验来,有的同学利用放大镜把课本上的字变得很大。有的同学透过放大镜发现自己的钢笔、尺子等身边的物体都变大了,有的同学还看了自己的手,发现都比原来大很多倍,哇!同学们的发现真棒呀!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师板书“放大”),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
(2)其他小组简单汇报。
哦,你这样拿着凸透镜对着太阳,发现太阳光透过凸透镜片后形成了一个光点,把火柴放到光点处,过一会儿,火柴着了。火柴着了说明光点处的温度——(高)。那我们能不能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不能)会怎样?(灼伤眼睛)能不能拿着放大镜在易燃物品旁做这个实验?(不能)课后大家可以在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做这个实验,看看会有什么更多的发现。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凸透镜还有聚光的作用。(师板书:聚光)
小结:看来,玩中真有大名堂!通过玩,我们发现了凸透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你们真棒!
2.亲手实践,探究凸透镜有成像的规律
(1)实验指导。
咱们继续来尝试一种新的玩法,好不好?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小瓷盘。实验桌上有一张记录卡。)
大家把蜡烛、凸透镜、纸屏直立在桌面上,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师提示要注意安全),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看看有什么发现?
实验时注意:把用过的火柴棒放在小瓷盘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实验,小组长分好工,把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卡》中。
(2)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组长打开盒,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交流。
看到同学们玩得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发现。可以开始交流吗?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要做好记录,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记录表并介绍实验方案(师帮助点燃蜡烛和随机摆放,演示成功后)噢,(惊讶状)真成了倒立放大的像。你真了不起!
还有别的发现吗?好,你来。(看,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有的小组还有发现,好,你来示范一下(不错,火焰和像的大小差不多。)
不过,刚才老师发现:有的组在操作时,什么也没看到,这是为什么?(教师操作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还有的把蜡烛放在这个位置?(教师操作---镜在一旁)应该怎么做?通过教师的错误演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对,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这样才能在纸屏上成现倒立的像。
刚才每个个小组的代表向我们演示了他们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
(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利用课件展示规律: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像。
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谈感想。
这节课的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的,反复验证的。一次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一定完全科学。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像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其实呀,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并且凸透镜中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凸透镜应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更希望大家课后像牛顿一样,进一步开展研究,去探究更多的光学奥秘。
板书设计: 凸透镜
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内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
教学准备:
1.照相机、平面镜。
2.眼球的构造、视觉成因示意图,照相机构造示意图。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授法、交流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眼睛有什么作用?
(2)如果需要把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留下来,我们有什么好办法?(看图讨论)
二、揭题:眼睛和照相机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板书课题)
(1)提问:照相机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是怎样拍摄出照片的?
(2)出示照相机,观察照相机的构造示意图?
(3)讨论:
①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哪一部分?它有什么作用?
②暗盒中的底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哪一部分?它有什么作用?
③怎样使所照景物的图像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4)小结: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1)谈话: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出示眼睛模型或眼睛构造示意图。
(3)讨论: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师生小结:眼睛的主要构造。
(1)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
(2)出示眼球模型演示视觉形成过程。
(3)小结: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图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
(1)谈话: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可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使图像清晰,而眼睛观察物体只有*连在晶状体上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的图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有些同学眼睛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观察、比较正常眼睛成像图与近视眼睛成像图,了解近视的成因。
(3)讨论:如果长时间地近距离看书写字,不注意休息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
(4)小结:如果总是近距离看书写字,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肌肉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再看远处物体时,肌肉不能放松,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改变,透过晶状体形成的图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我们看到的景物会模糊,就成为近视了。
(5)讨论:知道了近视的成因,应该怎样预防近视?为什么?
(6)师生小结
(1)谈话:瞳孔在眼睛中的晶状体前,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较暗的室内和明亮的室外,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看一看瞳孔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汇报。
(3)讨论:为什么瞳孔的大小会变化?
(在较暗的光线下,瞳孔会变得很大,而在明亮的光线下,瞳孔会变得很小)
(4)小结:在较暗的光线下,瞳孔会变大,是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中,而在明亮有光线下,瞳孔变得很小,是为了防止过多的光线射入眼中损坏视网膜。
(5)讨论:你认为照相机的“瞳孔”在哪里?它是怎样工作的?
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成倒立的像---大脑的自动调节---成正立的像
保护眼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