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9-22 10:43:0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夏商周三代又被称为“青铜时代”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民主推选继承人的制度一直被延续了吗?想一想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礼记·礼运》
材料三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史料阅读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想一想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变化呢?这种变化是历史的倒退吗?3、王位世袭制是从何人开始的?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2、神秘的王权3、夏商官制初步建立二、西周的分封制周武王周公旦巩固西周统治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周朝成为延续百年的强国。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找一找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二、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家天下”的宗族
色彩士士士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士三、宗法制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大宗与小宗: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化的。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嫡长子嫡长子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了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延续数百年的强盛。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略略两者互为表里。等级森严,
部族色彩浓厚。关系特点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据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四、礼乐制度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礼乐制度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本课小结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封侯、伯礼乐制度关系(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
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
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谢谢大家!